劉霞
【摘? ? 要】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學來說,我們除了最基本的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之外,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為學生以后更高階段的學習做好前期準備。所以,本文中我就以高中數學為例,談談如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達到以上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44
作為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兩個教學事實:一方面,從單個學科來看,不同的教學階段,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學習能力的不同,相同的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范圍和深度都會產生一定的質變。而另一方面,從整體學科教學來看,不同階段的知識教學我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不同,對于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的要求不同,對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素養要求也有差異。所以就以本文中我們所探究的高中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數學是數理化等客觀性學科的代表,數學知識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學習其他客觀性學科知識的基礎,其所涉及的數字計算、問題推理等也就要求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但從實際的教學階段來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基礎,更是在學生學科素養培育方面,注重基礎的計算能力和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啟發,在學生個人能力培養方面,注重啟蒙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培養基礎的自主學習習慣,總體來看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相對重要的引導和教導作用。但進入高中階段后,素質教育新課標下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尤其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在不同階段所設定的學科教學目標要有所調整,在教學模式的設定方面也要有程度上的差異,從而做到最大限度的契合教學實際。
在我看來,高中階段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任的角色更加偏向于引導者和補充者。就以高中數學學科為例,其知識教學的過程就是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找到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培養起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并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針對學生缺失的知識點、思維上的漏洞進行補全。從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步構建起學科思維體系,具備較強的知識自學能力、反思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那么本文中我就立足于高中數學教師的立場,從教學的方面來談談當前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幾類教學模式,并在實踐應用過程中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一、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主動性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和學生的互動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學生在課堂聽講方面的思維惰性。本身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日常學習中學科之間接連不斷的思維轉換不可避免地會讓學生感受到思維上的疲憊性,進而逐步消磨掉課堂互動的積極性。但對于數學學科來說,需要學生通過既定的公式和定理,多方位思考、多方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必須要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具備活躍的思維。那么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知識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呢?我認為啟發式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提高學生互動的積極性。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發問,將思考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所以我在備課過程中,會針對教學內容盡可能多的設置問題,并針對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問題的難度。在課堂新知識講解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跟上講課的進度,保持教與學思維進度的一致性,讓學生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在問題啟發方面要做到有秩序且循序漸進,避免思維上的跳躍性。對于高中生來說,雖然學習能力增強,但同樣數學知識難度也相對增加,這就導致在聽新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問題。所以教師講新課要選擇最基礎的例題,將知識點最直觀的呈現,并且在問題設置方面要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思維的層層推進,逐步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二、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技巧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通過課堂探究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其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學生思維上最大的自由。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基礎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具備,所以在探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能力進行相對平均的分組,然后根據各組學生的綜合能力給出探究主題,然后教師減少參與,從而給學生討論探究的最大自由和自主權,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互動積極性,并通過團隊協作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能力。
其次,在探究式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慧眼識人”。所謂分組探究,最終要的兩點是小組內部的合作與相互激勵,小組間的相互競爭。所以在分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優缺點進行學生能力的搭配,實現小組內部的良性合作,互幫互助,同時在小組間營造一定的競爭氛圍。
三、導學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及提升的能力
對于高中生來說,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習是不夠的,所以,課下的復習和自測是學生持續性提升的途徑。在課下我們可以通過導學式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自我反思及提升的習慣。
首先,通過導學式教學模式,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提前進行新知識的預習。我會在導學案中列出下節課課堂要講的知識范圍,然后結合知識點列出幾條基礎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進行思考,然后自我檢測,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所了解,同時明確自身在此部分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為有目的的聽課奠定基礎。
其次,導學式教學模式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對高中生來說,在當天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確的感受到自身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導學案中我會制定一部分針對知識重點的鞏固題,學生可以進一步實現知識鞏固,并以此為契機進行當前新知識學習成果的歸納和問題總結,進而做到有重點的突破。
總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以人為本等教育理念所衍生出的基礎教育模式眾多,在實踐應用過程中有創新也有淘汰,留存下來的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模式都一定程度上契合大多數學科的教學實踐。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結合教學實際,結合學科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和改革,從而實現其最高效的利用效果,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