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姣
【摘? ? 要】培養小學生的質疑能力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將其滲透在平時的點滴教學中,唯有在點滴教學中滲透、點撥,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生成質疑的欲望,培養形成質疑的習慣,這樣,他們才會塑造良好的個性,形成優秀的素養。當然,學生積極質疑,主動融入課堂,也更代表了學生在學習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在師生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相互對話,與文本對話,繼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語文課堂必然也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所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質疑策略?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90
我國古代教育理論認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在個體獲取新知的過程中,“疑”對于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積極鼓勵學生學會質疑,讓他們學會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繼而發展思維能力。唯有這樣,小學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不斷迸發智慧的火花,語文教學的效益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矛盾質疑,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語文課堂上,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利用矛盾引發學生進行質疑,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文本內容。例如,在學習《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用找“矛盾”的方法學習課文,讓他們有目的地去讓學生找到爸爸看到大魚上鉤時的神態描寫以及讓湯姆放掉魚的語言和神態描寫,通過這兩處神態描寫的對照,讓學生更好地去體會矛盾的優點,并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湯姆釣到了大魚,為什么爸爸不讓他帶回家而是讓他放回海里呢?”“既然每個人要學會遵守規定,之前爸爸看到湯姆快要釣上大魚時為什么卻又‘在一旁微笑,投來贊賞的目光呢?’”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小組學生進行交流與探究,繼而更好地讓他們去體會到爸爸的心理,繼而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除此之外,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在文中去尋找問題,繼而更好地讓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質疑能力,提高自身的成績。
二、制造質疑的氛圍,讓學生進入質疑環境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大膽在質疑。所以,我們教師要制造和諧的質疑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而對那些質疑能力差的學生,要不斷鼓勵他們,巧妙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學會質疑,繼而更好地去活躍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全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讓他們學會去展現自己,繼而更好地鍛煉自身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給學生留夠足夠的時間去讓他們進行思考,而不是為了托堂和形式,不能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要能夠從每一位學生的角度去出發看待,繼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創設質疑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善于提出問題是學生更有能力和自愿去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處在兒童階段的學生其心智還不成熟,這時教師要能夠引導他們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創設質疑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使得師生對文本的質疑和理解差異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為取之所需,求知欲強,學習效率才會高。如,在學習《螞蟻和蟈蟈》這篇課文時,文本中首先出現的是冬天螞蟻安然過冬,蟈蟈又冷又餓的畫面,這種畫面創設了質疑的情境,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看到這樣的畫面,同學們可以思考為什么螞蟻和蟈蟈會有兩種不同的情境出現?這時,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出來了,接著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例如,為什么螞蟻有糧食吃而蟈蟈卻沒有吃的呢?螞蟻的糧食是從哪兒得到的?繼而更好地讓學生提出了質疑,“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螞蟻和蟈蟈有著截然相反的生活?”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學會了去探究課文,也更好地訓練了學生們的問題意識。
四、運用生成策略,推進學生深度探究
質疑讓課堂生成層出不窮。對于課堂中的質疑,教師要善于對問題進行適當篩選,善于運用生成,不斷引導學生向縱深發展。當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出精彩的質疑時,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熱情的評價,繼而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質疑本領。例如,在學習《普羅米修斯盜火》時,有個別學生提出這樣的觀點:一味地將宙斯說成殘暴的是不對的,要學會從不同地角度去評價宙斯的行為,普羅米修斯畢竟是犯了天規的,而宙斯要遵守規則。面對這樣的問題,在課堂上首先表揚了這位同學,贊揚他的勇敢,敢于將自己的內心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也為他的不一樣的質疑能力叫好。然后,給學生講述普羅米修斯盜火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人類,繼而更好地促進了文本新的意涵的生成,在不經意間對所有學生起到了積極的教育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面對課堂上不一樣的聲音和突如其來的超出意料的事件,教師要巧妙引導,在鼓勵學生更好地去形成自身的個性的同時,融合生成,達到最佳的育人效果,這樣,不僅使得學生自身的語文技能得到提升,更發展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又如,在學習《天鵝的故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質疑: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誰?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更好地讓學生學會了對文本知識進行了深度探究。
五、總結
質疑是思維的開始,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本領,引導學生善于質疑,敢于質疑,不僅可以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更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顯然,質疑對于我們教師而言,它更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幫助學生開啟文學之門的鑰匙。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質疑,激活語文課堂,提升語文教學效益略談粗淺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范麗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J].科學中國人,2017,0(7X).
[2]郭鐵鳳.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J].新校園(學習),2012,(3):80.
[3]丁薇薇.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激發語文課堂活力——淺談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6,0(1X):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