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作玉
【摘? ?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發(fā)展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建設也在一步步進行著。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家長、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其中有關于新農村家校共育環(huán)境下學困生轉化工作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接下來,我將根據(jù)自己的見解,談談新農村家校共育環(huán)境下有關于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家校共育? 學困生? 轉化工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65
新農村建設的越來越好,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后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成長。和以前的農村學生相比,現(xiàn)在新農村的學生有了更多上學的機會,學校的教學設施也越來越先進,學生的教學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困生的轉化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家庭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教育學困生,學困生的轉化才會變得相對容易,也會發(fā)展的更好。
一、學困生的涵義
我們都知道一個班級里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個班級中有優(yōu)秀的學生自然也有不優(yōu)秀的學生,班級存在學生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作為一名教師都應該理性的對待,坦然面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我們通常把班級里智力正常、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叫做學困生,希望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對學困生有正確的定義。學困生雖然學習成績差,但是他們的智力正常,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學困生的成績很差,我相信只要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學困生也可以轉化為優(yōu)等生。
二、學困生的特點
(一)學習習慣差
雖然學困生的智力正常,在同一個班級里由同一名教師教授課程,但是不同的學生成績也會有較大差異,往往有的學生是因為學習習慣差而成為學困生的。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一般情況下上課的時候比較專心,認真跟著教師的步伐展開課程學習,課后也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甚至還能自覺的做一些其他的練習、看一些課外書籍等。學困生上課就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經(jīng)常開小差等。教師在課堂上講重要的知識點,學困生也沒有認真聽講,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學到什么知識,完成課后作業(yè)就會變得很困難。良好的學習習慣伴隨一個人的一生,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困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導致學習能力欠缺
作為一名教師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是有多么的重要,學習興趣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是學生動力的源泉,重視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轉化學困生為優(yōu)秀生的根本。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下,他們普遍對學習產生不了過多的興趣,沒有學習興趣或者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多好。由此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么的重要,只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學困生學習興趣低下產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覺得學習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有可能受教師或者家長的影響等。而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想要去學習,從而導致學習能力低下。比如在教師講解完一個新的知識點后,針對該知識點的練習題,學困生在完成過程中往往會覺得比較吃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慢且錯誤率高。
(三)性格內向,缺乏自信
學困生一般都是被家長和教師忽略的對象,學習成績不好還可能也會受到班級里成績好的同學的歧視。長時間這樣發(fā)展下去學困生的性格就會變得內向,缺乏自信。性格內向的學困生一般會在角落里默默的觀察這個世界,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做事,最終可能會影響學困生的一生。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情,如果缺少這些可能會導致性格缺陷,對學生接下來進入社會有不好的影響。
三、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一)學會重視學困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能很多教師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的關注程度不夠,眼里只有優(yōu)秀學生而忽視學困生的發(fā)展、進步導致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然而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需要教師的督促,學生的學習習慣影響一個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只有教師幫助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學生的未來才會發(fā)展的更好。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教師都應該十分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作為學困生的家長要明白促進孩子的發(fā)展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只有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家庭才會越來越幸福,特別是現(xiàn)在農村地區(qū)的經(jīng)濟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學生家長不要再把重心放在賺錢上面,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才是關鍵。作為學校教師有義務培養(yǎng)好每一個學生,平等的看待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是一個教師基本的職業(yè)素質,對于學困生不但不要忽視,而且要盡可能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二)家長和學校要相互配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學困生的轉化過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需要學校和家長的良好配合。在學校和家庭的良好配合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得到提升,只要培養(yǎng)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學習能力自然也就能夠得到加強。因為學校教師只能給學生關于知識方面的幫助,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必然與家庭教育脫離不了關系,父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個幸福的家庭會讓學生覺得生活很美好學習也會更有興趣,一個不幸福的家庭只會徒增學生的煩惱,學生每天在家里覺得不快樂怎么會有心思學習呢?所以,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配合學校給學生營造出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學校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要及時聯(lián)系家長和家長溝通,共同討論一些合適的方法幫助學困生轉化。
(三)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
學困生在學習方面往往缺乏自信,所以家長和學校教師的鼓勵對學困生建立自信有重要意義。家長在平時學困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給他們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只要通過努力達到了這個目標就可以在物質上給予他們一些獎勵。學困生可能會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獎勵找到學習的動力,最終完成目標得到夸獎后信心也會倍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同樣可以如此,有時候教師對學困生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學困生覺得教師很看重自己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
總而言之,希望每一個農村地區(qū)的學困生都能夠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一天天進步,最后成功的轉化為一名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通過重視學困生的發(fā)展;家長和學校的配合;幫助建立學困生的自信,我相信每一個學困生都能擁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