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清
【摘? ? 要】情景教學法是近年來不斷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它通過營造濃厚的學科氛圍,構建趣味的教學環境,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特別是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價值更加突出,很好的契合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特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景教學? 教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040
隨著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呼聲的日益高漲,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落后、枯燥、機械的成分,強調人性化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推動學生感性認知和理性認識共同發展。因此,情景教學法落實于小學語文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不僅可以打造小學生滿意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適應語文學習,還能夠轉化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提升教學效率。那么教師應當如何運用好情景教學法呢,具體的思路可以參考下文的觀點和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客觀條件
(一)符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小學生,而小學生所具有的學習特點和思考方式與成人大為不同。大多數小學生呈現思維活躍、活潑好問、好學好玩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教師不能將成人邏輯化、現實化、抽象化的思維方式代入小學生語文的教學中。因此教師要借助情景教學法來改變教學的氛圍,發揮情景教學法中高直觀性、高趣味性、高形象性的優勢,充分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特征,調動小學生的主觀學習積極性。這就是情景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優勢條件之一,是對小學生學習心理和發展要求的較好把握方式。
(二)符合語文學科的教學特征
仔細閱讀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要求,我們不難發現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在文章選擇還是內容安排上都具有獨特的條理性和趣味性。這些特性使得小學語文教學具備原始的形象趣味本質,是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環節中體現出來的。但是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語文學科趣味形象性的挖掘并不深入,隨著情景教學法的運用,這一學科特征將得到較好地釋放。例如教師借助故事講解、情景劇表演等形式實現情景化教學的優勢比其他學科更為突出。因此情景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
(三)符合小學教育的主流方向
小學語文在經過了幾輪課改之后,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興趣、學習意識的考察。這些是小學教育培養學生所要達成的基本目標。教師運用情景教學法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語文不一樣的魅力與趣味。而且情景化的教學還能夠很好地融入其他的教學方法,例如實踐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案例教學法等,使得情景教學法不再是單一的教法,而是多種教法優勢的集合體,在培養學生綜合的學科素養中有突出的教學價值,極大地順應了小學教育的發展趨向。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一般方式
(一)優化課程導入環節
為了形成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思維,教師要將情景教學法的運用落實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因此教師不能忽略情景教學法對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對小學生來說,趣味生動的課堂導入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構建導入環節中的色、聲、形一體氛圍,克服傳統語言化的、單調枯燥的導入方式。教師要用自己真切的教學情感、高度的教學熱情、趣味的教學工具、豐富的色彩運用作用于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例如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可以和學生開展一個簡單的互動問答活動,將教學的情感、語言、內容較好地融入在語文教學氛圍中,為學生即將開始的課堂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二)提升講解的直觀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的知識點都來源于生活,但是當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道理、常識變為書本上的文字時,學生卻很容易出現認知上的困難。因此教師要構建情景化的教學環境,將抽象的語文教學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從而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例如在《火燒云》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難以從文字描述中感受火燒云的美麗,但是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室外,或者借助照片、視頻等,將文字和畫面結合起來講解。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從文字聯系到現實,從現實中理解文字,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自己的語文感性認知。
(三)落實情感教學觀點
語文的教學不是冷冰冰的知識傳授,教師的教學應當是一種有溫度的情感傳遞。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形成學生細膩的情感、感性的認知、豐富的情緒,這是傳統枯燥教學難以實現的,因此教師要借助情景教學法落實情感教學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通過構建情景化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發現一片落葉、一朵落花中的情感,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情景教學法將角色的情感態度上升為作者的價值觀點,再將作者的價值觀念上升為社會的意識觀念,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實現學習上質的突破。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一)學生主體性要求
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法時,為了發揮教法的最大價值,常常需要加入各類實踐活動、教學工具、互動游戲等。但隨著教學要素的增多,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因此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法時,應當時刻謹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課堂的主體這一觀點,堅持教法的變化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教法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并且真正作用于學生的學習中,從而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二)客觀變化性要求
小學教育的周期長,小學生的可變性高,隨著學生成長階段的變化,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要求也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六年級學生和一年級學生在學習上的特點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法時也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跟隨學生的變化來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此來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同時,隨著年級的升高,語文教學要求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教師還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階段不同做出現教法運用的階段性調整,最大程度滿足教學要求,展現學科魅力。
以上就是我對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一些想法。情境教學法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意義師生有目共睹,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此教法將產生絕對的優勢,必須在一定背景條件中才能成立。教師在運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時,不應當只看到該教法所能產生的價值,而是要從更加客觀的角度出發,不僅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分析教法運用的基本條件,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教法存在的客觀弊端,從而充分挖掘教法的價值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