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文
【摘? ?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科特點展開調查和研究,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 自主學習?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142
當社會需要的是同時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發展時機,通過有效方式引導學生養成終身學生的意識,學會主動學習。高中地理是一門較難理解的學科,其知識點較多,概念也較為抽象,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的學習是較為枯燥乏味的,這嚴重的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其在學習中是被迫的接受學習。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必須采取正確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索地理知識,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高中地理教學更為有效的進行。以下是本人就“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些建議。
一、手腦并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地圖是地理的靈魂所在。因此,學生掌握地圖知識的程度也能影響甚至決定其整體地理知識水平。地理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地圖教學,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各類對地圖的熟悉程度。在教學初期,可以先要求學生只看懂簡單的地圖,使其了解地圖中的三要素,對基本的知識能夠掌握。然后可以給出學生未表明全景的地圖,使其進行填圖作業,加強其對地圖的認識和理解。最后,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地圖知識后,可以讓學生開始嘗試繪圖作業,對已知的地圖進行繪畫,加強其在腦海中的印象,一改以往單純的識圖題的練習模式,要求學生手腦并用。
二、立足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首先,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知識還原于生活,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地理現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解到《氣壓帶和風帶》章節時,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的城市冬季和夏季不同風向的差異以及和其他地區之間的風向差異,加深學生對氣壓帶和風帶的理解,并讓其描述不同季節給自己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使其感受到地理知識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其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的習慣,提升其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現代網絡科技發展十分迅速,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的。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以多用多媒體等教學媒介,將抽象的地理知識更加形象的展示給學生,讓其感受到地理知識也是能夠十分豐富有趣的,同時,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相關的情境中去,使其真正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比如在講解到《世界地理分區和主要國家》章節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不同國家代表建筑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一場視覺盛宴中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同時對圖片直觀的認識感受到不同大陸呈現出的不同風俗民情,讓其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再如,在講解到《中國的自然災害》時,可以用多媒體呈現與自然災害有關的新聞報道,使學生通過最直觀的視頻看到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重大影響,并指導學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時掌握必要的逃生手段,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傳授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其抽象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能夠使學生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注意到自己的教學語言,在解釋相關知識概念的時候,需要使用到更為形象的語言,方便學生理解,培養其邏輯思維,并要注意用語的規范,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素養。此外,通過有關研究表明,很多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會教師傳授的知識,但是要求其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出來的時候,卻有很大障礙,這是學生表達能力低下的表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問題設置、課堂討論、即興演講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講解到《環境污染與防治》章節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自行搜集一些材料,就“當今中國主要的環境問題與防治”為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成冊,在防治問題上可以加上自己的觀點,最后由小組長代表發言,在課堂中呈現出來,小組與小組之間再進行相互討論,得出一套更為完善的方案。有的學生說,當下中國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表現為工業污染,是由工廠排放的廢氣和廢水造成的,國家應當加強廢氣廢水排放標準的管理和監控,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制度;有的學生說當下中國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表現為生活污染,是由人們在生活中由于各種活動而產生的垃圾,沒有及時妥善處理造成的,作為社會公民,每個人都應當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自身做起,從自身的小事做起,不亂丟垃圾,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互相監督,互相引導。通過此種表現形式,給學生創造了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更為積極主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后,學生處于青春發展時期,對各種事物都比較好奇,很難將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中。而地理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在理解上學生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地理教學研究中的核心課題,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通過有效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將被動的學習模式變成主動的學習,在自己動手動腦的環節中感悟知識的存在,體驗地理的魅力,培養自身創造性思維及實踐能力。上文圍繞“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展開探討。
參考文獻
[1]陳文.淺議高中地理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0(6).
[2]王玉.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7,(12):26-27,21.
[3]姚川.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