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艷
【摘? ? 要】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尚不成熟,大多的知識積累是依靠模仿獲得。而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各種各樣的例題多且占據了重要的教學地位。因此教師認識到例題教學的方法和要求,是對數學內涵的有效挖掘和對小學生學習心理的準確把握,也是對小學生基礎數學能力的有效提升方式。
【關鍵詞】例題教學? 小學數學? 運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163
例題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在小學生獨立思維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教師通過例題的講解分析可以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形成學生清晰的解題思路,繼而幫助學生在相關的練習中獲得信心。小學數學教學并不需要教師過度地挖掘深度和拓展廣度,而是要教師通過有效的講解增強學生的數學感知力。因此教師要將例題教學法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把握教法運用的規(guī)則與要求,推動學生數學能力不斷提升。
一、優(yōu)化例題選擇方案,打好例題教學的基礎
例題教學法運用的基本要素是例題,教師如何選擇例題、選擇怎樣的例題、從哪里選取例題是影響例題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例題的選擇中,教師必須嚴格遵循教學要求,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全面、客觀的眼光選擇最適合教學、最適合學生的數學例題。
(一)優(yōu)化例題的來源
一方面,小學數學教材中已經設置了許多的例題,并且這些例題也較好地契合了教學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層次變化性。事實上,教材中每一章節(jié)基本都包含了課前思考題、簡單計算題、應用題和拓展題。同時還會針對特殊的知識點安排經典例題,具有很強的教學講解價值。因此教師要著重關注教材中的例題,并根據教學的需要和難度變化對教材中的例題進行篩選改編,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實現穩(wěn)健進步。另一方面,教師主動參考教材以外的資料,將例題選擇的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教師要有計劃地將其他教師、其他教材的經典例題收集起來,并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進行改編運用。這樣一來,例題教學的范圍就不會局限在數學教材中,而是變得更加廣泛、全面和立體,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和興趣積累。同時,教師也能在參考其他教師、教參的思想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個人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部分注意力放在學生的練習作業(yè)中,從學生的作業(yè)反饋中收集學生易錯的、有教學價值的例題。每一次的作業(yè)、考試批改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錯題進行統(tǒng)計,同時教師還要將練習中題型特別、考察角度獨特、解題思路新穎的題目收集起來,并運用于學生思維的拓展。這樣教師的例題教學素材就能夠真正做到來源于學生并服務于學生,從而實現學生難題的攻克與能力的發(fā)展。
(二)優(yōu)化例題的類型
教師要想利用例題教學法實現學生的進步,就必須從基礎開始抓起,以打好教學根基為基礎,不斷深入例題講解。同時,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不同,如果教師的例題選擇還延續(xù)“一刀切”的風格,那么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在這些前提條件下,教師例題選擇的類型必須趨向多樣和豐富。
一方面,教師必須要遵循例題多樣化的選擇原則,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降低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將例題劃分為基礎題、中等題和拓展題,以形成例題的難度層次變化來實現學生的分層教學和進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這種教法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從而完善個人數學思維。
另一方面,教師要堅持選擇的例題應當包含思維性例題、實踐性例題、探索性例題等,以考察目標的不同來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形成例題講解層次,豐富學生的數學理解
一道經典的例題不僅包含基本的數學概念、公式,還有深層次的數學思想、解題思路。在傳統(tǒng)的例題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的教學目光局限,單純地認為分析出了一道例題的答案,這道題目的價值就沒有了。在這種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師難以有效利用好例題,從而導致教學有效性受挫。因此,教師的例題教學應當形成層次推進的特色,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理解。以一個基礎的數學話題為例,在小學數字簡單加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根據加法的定義引入這樣一道例題:“現在小明有五個蘋果,小麗有三個蘋果,他們的蘋果放在一起就變成幾個了呢?”接著教師再根據例題的描述抽離出基本的運算公式。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加法有了基礎的認識,還能夠掌握一定的解題思路。同時,教師還要挖掘例題中蘊含的數學精神,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對生活的貢獻價值,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從而不斷豐富數學學科的內涵。
三、注重思路的提煉,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思維
雖然教師能夠獲得的例題數目和類型很多,但是并不意味著這些例題都能夠被運用到教學中。如果教師不及時發(fā)現這個問題,就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教師應當避免題海戰(zhàn)術,如果學生能夠通過一道例題掌握核心的解題思路,那么相同類型的例題講解就可以省略。因此,教師分析和歸納例題的思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具體的、數據化的例題講解,而是要將眾多相似的例題歸納為某一種題型或者某一種數學模型,形成學生系統(tǒng)化的數學記憶模式。借助這種方式,學生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時就能夠形成更加清晰的、邏輯化的解題思路,避免大量的無意義練習,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
四、關注學生思維立場,提升例題教學形象性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的啟蒙階段,他們迫切地需要靈活的、形象的、生動的教學課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教師常常因為思維的僵化而造成教法運用趨向單調與模式化,這并不利于小學生的學習。這種觀點同樣適用于教師對例題教學法的運用,只有教法的運用能夠契合學生的思維立場,適應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學生才能在例題教學的背景下獲益,從而不斷積累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設計好例題教學法的運用模式,努力構建形象生動、趣味活躍的教學課堂。
以上就是筆者對例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一些看法和觀點。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每一道例題,學會將例題的講解與教學知識點有效結合,在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始終謹記,小學數學的教學要將學生的興趣和心理放在首位,例題教學法的運用也要盡可能趣味化和形象化。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滲透例題教學的思想,從而達成期望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