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亮
【摘 ? ?要】高校音樂教育方法一直在隨著我國發展不斷地進步,并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將其以各種方式融入音樂教育中去,在音樂教育中強調教育需要讓學生思想自由,以全面發展作為人本理念下音樂教育目標,以學生作為音樂課堂教育的主體,展開引導式教育,并堅持以此為發展,讓我國音樂教育事業能夠得到不斷地發展。
【關鍵詞】人本理念 ?高校音樂教學 ?方法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003
人本理念下的高校音樂教學方法必須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全面教育發展為教學目標,制定符合學生個性化的教學課程,在并在人本理念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斷的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音樂素養的優秀音樂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規律進行綜合教育,讓學生在教育中獲得全面的個性化發展,讓其能夠在音樂中展現自身獨有的創造力。
一、高校音樂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及意義
(一)遵循素質教育思想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于強調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通過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式,讓教師與學生能夠創造出互動性課堂,營造積極、向上、愉悅的音樂學習環境,這也是現代化教育中所普遍強調的教育思想,更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關于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需要主張學生思想自由、個性自由、平等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個性發展作為實現針對性教育及全面發展的依托,并將其進行完美結合,讓高校音樂教育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音樂接班人。
(二)深度貫徹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個性發展是全面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該必然結果的實現必須要依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尊重教育者及接受教育者,并讓其在法律及道德的約束之下充分地發展自我個性。音樂學習的學生需要的個性發展空間會更大,因此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需要制定能夠讓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教學方法,提升音樂專業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三)以人為本的音樂教學意義
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改革打破了傳統教育下的對音樂審美的束縛,讓音樂更加具有包容性。音樂教育過程講究生動、有趣、豐富,尤其是以人為本的互動式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的積極主動。音樂并非只是一種娛樂,而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和表達,不同的旋律、音調、歌詞都展現了不一樣的音樂風格,向人們傳達了不一樣的情感。但是音樂需要依靠人的欣賞和傳遞,才會與外界產生必然的聯系,因此音樂在教育過程中是一種豐富學生思想,提高學生審美、塑造優秀人格魅力的一種載體,音樂載體通過人進行傳播,成為社會流行文化,并通過學生的參與讓音樂能夠實現傳承。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音樂教學是充滿積極意義的,更是音樂教育過程中的關鍵方法之一。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音樂教學方法
(一)因勢利導,揚長避短
音樂之所以能夠展現需要通過有組織的音符來塑造,不同形式的音符組合能夠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是一項關于人與聲音相結合的藝術表演。熱愛音樂的學生擁有極強的表現欲,期望能夠向公眾表達自身對于音樂的理解,并以此得到觀眾的認可。但是由于學生自身在生活中的懶散行事,導致部分學生的專業基礎較差,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進行因勢利導,強化教學中的實踐部分,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鍛煉自身,認知自身不足開始奮發向上。比如,組織音樂會,檢驗學生學習成果,也讓學生能夠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音樂內涵及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合唱的模式,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缺點,并學會在演唱過程中揚長避短,進一步的豐富自身音樂素養。
(二)以音樂為依托,組建各種形式的社團
在學校以音樂為依托,展開各種社團活動,比如吉他社、舞蹈社、合唱團等,讓學生把社團當作是第二學習舞臺,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舞臺上展示自身的才能,在學校業余活動中進行自主音樂學習,提升教師與學生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有效性。并以此作為學生的社會實踐,進行下鄉表演,讓學生能夠深入社會中去,在提升廣大群眾音樂審美的同時,豐富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三)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音樂專業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一直都難以得到社會教育的認同,且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也有照搬普通教育方法進行音樂教育的行為,這導致音樂學習者無法通過音樂教育學習到真正的知識,成效甚微的音樂教育方式打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在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之下,高校音樂教育人員必須要改善其教育方式,不能繼續采取照搬的形式進行教育,而是要尊重學習個性發展及成長規律,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育,開展全新的高效音樂教育課程,讓音樂教育通過人來傳遞,讓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更好的發展。學習音樂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極強的自我意識,且非常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音樂獲取他人和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師對其學習成果的肯定。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學習音樂類型的不同,學習對象的不同都會給教育效果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為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教師需要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個性能夠在不違背法律及道德的情況下自由的發展。
三、結語
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尊重音樂專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還要尊重學生對于社會及自身發展的需求、特點和規律,并根據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的興趣、愛好,制定與音樂教育專業向符合的教育方式,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音樂教育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破應試式教育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限制,在教育中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擁有一個自由、自我的學習天地,并以個性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在社會上能夠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曹旖煥.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黃河之聲,2016,04.
[2]劉琨.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研究[J].黃河之聲,2016,06:21.
[3]龍飛.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04: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