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侃
【摘? ? 要】在日常中,學習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網上學習也是方法之一;關于對聯的學習問題,筆者認為:只要掌握好對聯的基礎知識,就可以通過網絡學習來提高自己,同時還可以撰寫或應對出不少“佳作”來。
【關鍵詞】學習? 對聯? 格律? 平仄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06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學習作為一種獲取知識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自主學習已是人們不斷滿足自身需要、充實原有知識結構,獲取有價值信息,并最終取得成功的法寶。
在學校里,我開設有一門公共選修課《對聯入門》,可以說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這主要表現在:根據這幾年來的情況,每個學期報名選修的人數都是滿額的(有的選修課報名人數不一定滿額,有的甚至達不到開課的最低人數),由于公共選修課每周只安排有一次課(3課時),而且教學總課時有限(只有32課時),這對于勤奮好學的學生來講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有的學生問我關于學習對聯的途徑問題,比如:有學生問上“今日頭條”去學對聯可以嗎?上面有很多人出句征聯,應對的人好多啊,上去“學習”一段時間后感覺自己的水平沒什么長進,發現很多人寫的對聯貌似不合格。在此,我談談個人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今日頭條”上學習對聯是可行的,可以作為學習方式之一,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不能把它作為學習的“主戰場”,因為那上面有很多出句是不合格的!也就是不符合對聯的格律,參與者涉及到廣闊的人群,其中絕大多數是普通的愛好者,他們平時很少(甚至是根本沒有)學習過對聯的基礎知識,對對聯的了解很膚淺,因而他們的“杰作”充其量是對偶句,甚至有的連對偶句都談不上,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首先,上聯下聯分不清,如:“驕陽無意喚蟬鳴”誠邀下聯,這本身就是下聯,可見,作者以為出句就是上聯,誤導不少人,相反,有不少應對者以為對句就是下聯,有一應對者的對句為“秋霜有情摧綠枯”,點贊者206人,出句的作者擁有1萬的粉絲,嗚呼,“今日頭條”這方面是該凈化了。那么,如何區分上下聯呢?很簡單,看最后一個字!末字是仄聲的為上聯,反之,末字是平聲的為下聯。
其次,出句不符合聯律,如:出句:水中荷花真嬌艷。除了首末兩字外,連續用了五個平聲字,不妥!再看“千年胡楊林中立”,這出句連續用了六個平聲字,吆喝請對下聯,有人對“百歲塔松院內生”,點贊數246,真是不可理喻,這是要誤導多少人啊!我直接在評論區寫上“胡編亂造真可怕!好好學習吧,別玷污了對聯!”;還有,出句:天做餐桌,擺滿日月星晨,何人出席?這出句看似大氣,但因為不合格,所以應對下句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該出句錯誤在于:1.“桌”是入聲字(也就是仄聲字),“做”是仄聲字,連續兩個音節處用仄聲字,是不符合對聯格律的。2.擺滿日月星晨(仄仄仄仄平平),道理如1,不符合對聯格律。3.出現了錯別字,不是“星晨”,而是“星辰”!【注:關于入聲字和對聯格律,在此不做贅述,可參看有關書籍】其實,可以把出句修改為:“天為餐桌,擺滿星辰日月,何人出席?(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通過這樣稍作修改,就是一句合格的出句(上聯)了。
再次,對句不符合聯律卻有不少網友點贊:出句:映日荷花別樣美,對句:明月茉莉醉如癡。這一聯點贊數為228,其實“月”對“日”是仄聲仄聲,已經明顯的失律了。
上述存在的問題并非我胡加杜撰,請看上圖為證
那么,合格的對聯是怎樣的呢?列舉幾副如下:
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劈山引水千秋頌,富國強軍百業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4.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這幾幅都是合格的對聯。
對聯是有獨立意義的對偶句,是我國一種獨有的文學形式;對聯又稱為楹聯、對子或聯語。它分為上聯和下聯兩部分;其格律嚴謹,對仗精工,音韻優美,生動活潑,雅俗共賞。對聯是由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諧、意義相關的對仗組成的對偶句;通俗地講:對聯是對偶句,但對偶句不一定是對聯,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兩對都是對偶句,但不是對聯。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并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
總之,我們只要掌握好對聯的基礎知識,就可以在網上跟他人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運用掌握的知識,不僅能甄別人家的出句或整副對聯是否合格,還可以撰寫或應對出不少“佳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