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 湯旭
【摘? ? 要】太極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項目之一,它吸收了有關拳種的精華,形成了一種集養生、健身、修身、醫身于一體的哲學拳術,不僅內涵豐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動作優美,而且不受場地、器材限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入太極拳是太極拳推廣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大學生通過了解和學習太極拳的內涵,能夠增強自身體質、利于勞逸結合、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推廣太極拳? 價值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03
太極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我國民族武術文化瑰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豐富的東方文化哲理,常被稱之“哲拳”,深受人們喜愛,其傳承和推廣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實際意義。練習太極拳不僅能修身養性、延年益壽、強身健身,還可以有效彰顯民族精神,太極拳作為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起動作舒緩自然,適合于男女老少鍛煉,其運動強度適中又不受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狀況及場地等因素影響。21世紀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型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太極拳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推廣及應用,能夠讓廣大的青年學生認識和了解太極拳的基本技法和文化內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及文化底蘊,對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高職院校推廣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吃苦耐勞、愛國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為其終身體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太極拳的運動特點與價值分析
太極拳具有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等運動特點。動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既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享受中使疾病消失身心健康,且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太極拳蘊含著豐富的傳統養生思想,集拳術、導引和吐納術于一體,對現代人的健身、修身養性及社會適應力等具有獨特的養生效果。太極拳從技術上要求松靜自然無拘無束,這符合人的生理、符合運動規律、符合自然、符合道德原則。因此,太極拳具有獨特的練習形式、指導思想和養生價值。醫學、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高血壓、心臟病、肺病、肝炎、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
高職體育課中開設保健課教學很有必要。體育運動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強身健體方面有積極作用。太極拳既是一種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體育運動,又是一種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極拳的鍛煉強調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同時協調運作,在強身的同時也鍛煉了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是一種全面的養生鍛煉。練習太極拳除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均勻的深呼吸與橫膈運動,并且特別要求人們在打拳時盡量做到“心靜”,精神貫注,這樣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了良好的影響,從而給其他系統與器官機能的活動與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太極拳的動作組成包括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運動。打太極拳時動作舒展,胸部放松,要有意識地使呼吸與動作適當配合,能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會增加,更好地加速血液和淋巴的循環,增大肺活量。因此,太極拳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它不僅僅只適合老年人練習,大學生同樣可以通過太極拳的練習,使身體的協調性、靈敏性、柔韌性和心肺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太極拳的推廣對大學生的作用
(一)增強大學生個人身體素質,有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療法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獨特的運動,所以太極拳有健身養生的功能。“一動無不動”是太極拳的特點,在練太極拳時做每個動作的同時能夠刺激身體內部各個組織器官,激發身體內部器官在生理等各方面發生一系列的適應性變化。太極拳類似于一種自我按摩,太極拳的一招一式都會對全身上下上百個穴位進行牽拉和擠壓,有助于疏通經絡加強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對青年學生來說太極拳也一樣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能夠緩解各個器官的退化、健身、治療一些慢性疾病、緩解人的自然衰老,陶冶情操。同時還能讓學生避免浮氣躁,能夠沉靜下來,在現實生活中處理事情時思路清晰,在待人方面能夠謙和恭敬。
(二)有助于學生文化課的提升
新時代對大學生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學生的體育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太極拳作為傳統文化傳承多年,其對青年學生的道德、文化、身心等各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擔負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任。太極拳對高校授課的場地、器材等基礎設備要求較低,不論人員多少、場地大小,都對正常授課毫無影響,太極拳教學能夠保證教學進度和授課的完整性。
(三)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太極拳引入高校體育教學之前,有許多學者做過相關的測驗,針對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做過檢驗,并且取得了顯著地成果。通過廣泛的采樣研究發現,練習太極拳的大學生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并且發現練習太極拳的時間越長,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通過多次試驗發現太極拳對焦慮、抑郁、強迫癥等心理問題都有有利的影響,說明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太極拳的教學推廣
(一)豐富學生對太極拳的了解
在高校中推廣太極拳,要先給學生普及有關太極拳的發展歷史、文化內涵及太極拳的實戰價值。將太極拳的文化內涵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部分,有助于學生從文化層次認識認識太極拳,并且端正自己學習的態度,更好的學習太極拳。要給學生講解太極的內涵,太極拳是我國武術、藝術、氣功的完美結合,被稱為“國粹”的太極拳結合了多部武學、傳統哲學的經典著作,又吸收了許多儒家道家的思想文化,通過學習這些太極拳的內涵,學生對太極拳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太極拳的推廣和發展。最后還要給同學們介紹太極拳的實戰案例,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增強學生對太極拳的興趣,吸引學生讓太極拳能良好的推廣,對于當前青年學生而言,這部分內容可能更加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太極拳更好的得以推廣。
(二)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活動
在實際生活中,太極拳更多的屬于中老年運動方式,青年學生對其并不了解。但是,這并不代表青年對其較為陌生,因為在很多影視作品,例如很多包含武當內容的影視作品中都會涉及到太極拳。所以,太極拳的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就給予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通過下面幾種方式開展多樣的體育教學,第一,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是太極拳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認識和了解太極拳的方式。其教學內容主要為前文分析的內容。通過理論教學能夠讓學生明確太極拳學習的意義以及文化層次的內容,增強了學生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有助于太極拳的推廣;第二,影視作品賞析。影視作品是最能展示太極拳魅力的方式,能夠最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太極拳的。通過影視作品賞析,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接納太極拳;第三,實戰教學。實戰教學是學生掌握太極拳基本技法的最直接方式,通過一定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對抗,在實戰中深化對太極拳的認識。
(三)教師進行系統化的技能教學
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應當設計系統的教學方案,系統的技法教學包括:第一,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也是運動過程中身體保護的重要方式。準備活動包括兩個環節。首先,進行慢跑熱身。通過慢跑熱身能夠加快周身血液循環,使身體各器官進入運動狀態;其次,徒手操運動。徒手操運動包括手腕、踝關節、弓步壓腿等運動。徒手操運動能夠幫助學生身體整體進入運動狀態,防止在運動過程中的突發性帶來的身體傷害。第二,技法的演示和分解。在正式讓學生學習太極拳技法前應給學生進行演示示范,讓學生從宏觀層面認知所學內容。之后,教師應將各個招式技法進行分解讓學生進行良好的掌握。例如,在當前教學中較為常見的二十四式太極拳,第二式為左右野馬分鬃,其動作分解應為三個步驟:(1)左野馬分鬃:抱球收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2)右野馬分鬃:后坐翹腳、抱球跟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3)左野馬分鬃:后坐翹腳、抱球跟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整個動作的要點為:上體勿前俯后仰。兩手分開要保持弧形,身體轉動要以腰為軸,做弓步與分手的速度要一致。做弓步時,邁出的腳腳跟先著地,然后慢慢踏實。前后腳的腳跟在直線的兩側,兩腳橫向距離10-30cm。將動作分解更加有助于學生掌握太極拳的基本技法。第三,太極拳練習之后的身體放松。剛開始練習太極拳,由于身體長時間處于運動和緊張狀態,因此,練習完成后會出現肌肉酸疼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心理感受,教師應教授一些基本的身體放松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喜愛這項運動。
參考文獻
[1]王華.淺談太極拳對大學生的健身作用[J].體育科學,2018-06-11
[2]程梅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推廣太極拳的價值和意義[J].體育學刊.2016,05.
[3]李鐵軍.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2018-06-30
[4]柴龍銑.大學生對太極拳鍛煉的認知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