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龔
【摘? ?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基礎性學科,為理解其他學科知識奠定了學習的基礎。在小學語文課程學習教學中,教師的閱讀教學是尤為重要的。通過開展閱讀教學文本精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與思想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策略進行細致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41
教師應重視教學工作中的閱讀教學,在這一時期的學生有其特有的發展特點,對知識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所以小學階段也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建立發散性思維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特有特征,采用多種策略去實現教學目標。
一、文本精讀教學的概念
19世紀末的西方國家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就已經產生了文本細讀這一概念。這一概念最初的流行是源于人們對文章閱讀理解后的一些感悟,現在我國也將這一概念引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上來[1]。現在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概念,通常理解為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作者寫作時的意圖和作者想要傳達的感情,并且根據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認識,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感悟與見解。
二、文本精讀教學的必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傳統背景下,教師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是非常單一落后而刻板的。通常將教師作為了課堂的權威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式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接受能力的多少,讓教學課堂并不活躍十分枯燥。學生無法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對學習語文也顯得十分敷衍和散漫,甚至逃避學習[2]。而現在,在新課標發展的指導下,要求素質教育不斷的深入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教學內容展開了新的局面,教師引導學生在對文章進行精讀后,主動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在課堂上講出自己的理解。學生改變了以往對語文課堂的枯燥印象,這一改變體現了對文本精讀教學發展的必要性。
三、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策略分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采取針對性的文本精讀策略,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推動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下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多方位理解
在一篇文章中會出現很多個不同的角色,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的理解也不應該局限于主要對象上,在對其他對象上的理解,也會讓學生發現更多的精彩內容。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雖然文章中描寫最多的是五位壯士經歷的過程,但是不難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想讓學生了解作為中國人對國家的愛國情懷以及為了民族大義英勇犧牲的精神。所以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與思考。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造情境模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五位壯士的角色體驗文章中的真實情感,最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名學生為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有機會大膽表達是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辦法。
(二)文本精讀感悟文章主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上,很多非常精彩的片段是節選自某一篇文章的一部分,由于沒有進行整體閱讀小學生是很難把握文章的主題大意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文本精讀的引導,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文章的脈絡,梳理出文章大意,對文章精彩的部分進行發散性思考。比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中,在文章中湯姆是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孩子,是當地的孩子頭,一直跟著姨媽在一起生活的湯姆非常的想要進行膽量檢測,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小海盜[3]。在各種機緣巧合下,湯姆開始了他的冒險旅行,湯姆和小伙伴們進行了山洞中的探險旅行,因為發現了喬埃的秘密他們躲在的山洞里經歷了迷路的恐慌,最后勇敢和智慧,讓他們戰勝一切困難。一篇簡短的故事中,不僅僅讓小學生產生了對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興趣,同樣引導了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深入思考。
(三)建立發散性思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有效閱讀,更是在閱讀的同時提醒學生將文章感悟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思考一下是否有找到與文章中產生共鳴的事情。通過聯系生活中的感悟,幫助學生建立起發散性思維。在《為人民服務》的教學中,這篇文章中主要講的是共產黨員的英勇與甘愿奉獻的精神。文章中講述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議上作的演講。張思德同志,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不會艱難險阻,勇于犧牲,一心一意為人民著想。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幫助。”通過對這句話的思考,教師讓學生聯想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對家人進行互相關心與愛護。通過回憶生活中的點滴,在對文章進行感悟和思考,就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生活中關愛與奉獻的精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幫助了學生建立了發散性的思維[4]。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所有科目中最基礎的學習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在整個小學教育任務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學生學習好語文就能夠對日常生活多了一份理解。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使其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只是學到了課本中的知識,更是建立了發散性的思維去感受與感悟生命中的真摯情感,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在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策略上也有了更多的思考與分析。讓新課改精神得以不斷深化與推進,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上,教師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使教師得到了經驗的提升與教學水平的提高,使小學語文閱讀工作的整體質量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戴毅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29.
[2]張曉君.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19(04):28-29.
[3]溫澤成.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03):83.
[4]李靜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分析[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