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洪
【摘? ? 要】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科技高度發達、專業高度分化的今天,“學會合作”已經成為現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當代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而合作學習無疑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合作學習?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58
所謂合作學習即學生在教師組織下圍繞共同目標,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合作交流為基本特征,具有明確個人責任的互助學習活動。通過師生共同活動,探究知識,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創造性,探究性活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智能、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有效地實施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
一、分工明確,適時進行引導
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充滿了情感、有遠大的理想、有鮮明個性的完整生命體。如果只是籠統地將幾個學生分成一組,隨意指派一名學生組織小組學習探究活動,新的課程改革也就無法真正地落到實處。小組成立之初,應多加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適時引導,讓每位學生都學會傾聽、合作與交流,從而使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卓有成效。教學活動中設置的合作學習問題,如果過深,很可能使學生獨立完成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從而自覺地尋求與其他同學的合作,主動進行交流、討論,相互借鑒,共同體驗合作的快樂與成果。也只有這樣的討論交流,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小組的合作才不至于擺形式、走過場。才能使學生學到有用的語文知識,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回答問題中,對理解新異、方法獨特、表現突出的同學給予適當的表揚獎勵,發一顆小紅星、小紅花、小紅旗等,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為今后的學生創新活動奠基引路。另外,對同一問題由各小組成績相當的同學來回答,這樣才能評價公平合理。既要提問結果又要提問過程,使素質教育思想課程標準下的教與學和諧而富有時代氣息。
二、選擇時機,有效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有滿肚子的話想說。這時,老師應該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學生可以組成合作小組,或交流預習中的問題和收獲,或交流對喜歡的段落的學習感受,或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時,老師應該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之中,創造一種師生心靈相融,民主交流的良好的課堂氣氛。老師既是傾聽者,又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如教學《奇怪的大石頭》一課,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初讀課文,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有了整體感知后,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寫最令你感動。最后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李四光是怎樣的孩子?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從而達成共識,取得共同的進步。當意見不能統一時,教師可以允許他們帶著問題到課外繼續探討,這樣,又把課堂學習拓展到課外,增加了交流的機會。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習交往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教師,同時又是學生。學生消極被動,那就無法實現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畫一畫,讀一讀,講一講,也可以演一演。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
首先,合作探究的形式要多樣化、科學化,以保證合作學習實用、實惠、實效。小組合作是最普遍的一種合作方式,教師應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使合作小組具有目標同一、任務分開、協同互助學習的特點,并且還要提出具體要求,切實調控,靈活方法,把握方向,講求實效,以利于學生養成會學、善學的好習慣。如小組共同賞識評文。在自我賞識的基礎上,同桌或合作小組可以進行交流并賞識。人人參與,由每位學生宣讀所賞識的詞句段或新穎的開頭和結尾,并由組內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這種合作創造了平等展現才華的機會,并具有濃郁的相互鼓勵、取長補短的學習氛圍。其次,要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先要明確哪些內容應該進行小組合作。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小組合作,不能為了小組合作而合作。比如很多教師經常用“你們猜猜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什么”、“你們說這個問題是不是這樣啊”等問題讓學生探索,此類提問給老師添了許多的麻煩,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小組合作要有具體目標。目標不明確,學生合作起來就會雜亂無章,像無頭蒼蠅,就會缺乏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結果往往是小組合作成了優秀者的表演秀,其他同學變成了陪襯、旁觀者、弱勢群體。這就需要老師明確小組學習的負責人,維持好學習的秩序。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章可循。
四、利用表演,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課文都適合通過表演來理解。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我們可以通過演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學生要想表演的好,需要通過合作學習來完成。在進行表演時,要求學生合理分工,齊心協力,充分調動學生合作潛能。如教《小珊迪》一課,可通過演課本劇加深理解。教師讓每個小組分配好人物角色,安排好場次、場景、服裝道具,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和文章結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懷著對小珊迪的深切同情,表演這個故事。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在語文實踐中受到思想教育。
總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當前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這幾年的課改實踐證明,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課堂時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充滿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閆娟.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6):161.
[2]姜敏溪.讀寫共生,成就多彩語文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9(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