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民族舞蹈綜合了少數民族的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民族精神等多個方面內容,具有特殊的魅力,針對幼兒園舞蹈教學來講,意義重大。如果融合了民族舞蹈以及幼兒園舞蹈教學,就可以有效拓展幼兒的知識面,讓孩子們充分了解少數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等方面,還可以推動孩子們全方位進步發展。所以,如何將少數民族舞蹈與幼兒舞蹈教學融合起來,值得具體關注,文中將具體分析。
關鍵詞:民族舞蹈;融入;幼兒園;舞蹈教學
舞蹈不但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一種文化內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不同民族都按照自己民族特色編創出具有特色的舞蹈,同時代代相傳。民族舞蹈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欣賞價值極高,一旦將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兒園舞蹈教育當中,不但可以拓展幼兒的眼界,提高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增強幼兒的思維創造力,而且可以讓幼兒深入的認識到民族特色,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幼兒的總體素質,促使幼兒健康良好成長。所以民族舞蹈在幼兒園舞蹈教學當中融入的價值較大。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民族舞蹈的課堂氛圍
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努力營造出輕松、愉快、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讓幼兒沖破心理防線,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來。教師需要溫柔體貼的對幼兒進行指導以及激勵,讓幼兒充分樹立起自信。教師要接近幼兒,與幼兒深入接觸,及時找到幼兒身上的優點,保持最細心、最有耐力的態度來面對幼兒,讓幼兒從心理上產生對教師的依賴感,確保幼兒可以跟隨著教師的腳步前行,有助于民族舞蹈的教學課程,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選擇少數民族舞蹈教學音樂上,一定要與幼兒的心理狀態以及性格特征吻合,盡可能的選擇感染率較強的樂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出幼兒的好奇心,利用富有表現力的音樂促使幼兒產生極大的興趣,大大提高幼兒的主動積極性。教師通過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實現民族舞蹈的教
學行為,例如在學習蒙古族舞蹈《巴依熱》的過程中,教師應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真正認識到蒙古族舞蹈的悠久歷史、起源以及發展進程,同時利用播放視頻的手段,讓學生直接認識到這個蒙古族的舞蹈熱點,可以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蒙古族舞蹈以及現代舞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產生一種親近感,激發出幼兒對民族舞蹈的學習積極性,應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營造出最理想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們在無形當中掌握民族舞蹈,在幼兒園舞蹈教學當中,更加良好的融入了民族舞蹈。
二、科學設置舞蹈教學內容
為了確保舞蹈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設置,給幼兒舞蹈教學的長久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優化了幼兒民族舞蹈教學結構,幫助幼兒舞蹈朝著更加民族化、多元化的方向進步。幼兒園民族舞蹈教學的整個流程中,教育工作人員要對幼兒園舞蹈資源高效配置以及積極整合,綜合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選擇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少數民族舞蹈教學內容,提高少數民族舞蹈觀賞性價值的基礎上,綜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設置少數民族舞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確保舞蹈教學在幼兒的可承受范圍內,大大提升幼兒民族舞蹈學習的積極性,更加良好的提高幼兒學習民族舞蹈的自信心。比如,學習傣族舞的過程中,教師選擇標志性的舞蹈——《孔雀舞》,讓幼兒認識到傣族舞蹈魅力的同時,舞蹈動作難度也符合幼兒的承受范圍,加強了幼兒舞蹈教學效率。
三、民族舞蹈文化融合到幼兒園教學的各個環節
( 一 ) 表演環節
幼兒在園內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表演環節,幼師可以把民族舞蹈融入到這個環節當中,通過表演活動,展示出民族舞蹈的真實魅力。例如,表演活動當中,為幼兒提供了漂亮的民族服裝以及有趣的民族舞蹈道具,讓幼兒換好自己喜歡的民族服裝,給幼兒編排簡單有趣的民族舞蹈,讓幼兒身穿民族服裝,自信的表演民族舞蹈,讓幼兒內心得到滿足,激發出幼兒學習民族舞蹈的積極性。
( 二 ) 學習知識環節
日常幼兒園,知識學習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環節。幼師在這個環節中加入民族舞蹈的知識學習,例如舞蹈風俗以及舞蹈習慣等,開拓幼兒知識面的基礎上,加深了幼兒對民族舞蹈的了解,為民族舞蹈教學做好充足準備。
( 三 ) 手工環節
幼兒教育當中手工課是較為關鍵的教學環節,有效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幼師在手工環節融入民族舞蹈教學內容,鼓勵幼兒收集與民族舞蹈有關系的資料,綜合資料制作較為簡單的舞蹈服飾,如此一來鍛煉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加深了幼兒對制作民族服飾當中的理解。比如,手工課當中,幼師讓幼兒收集有關維吾爾族飾的資料,制作簡單的小馬甲,鼓勵幼兒穿好自己的手工成果進行舞蹈表演,通過動手制作,讓幼兒更深入的體會到民族舞蹈。
四、加強教師自身素質,提高其綜合素養
為了更加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給幼兒民族舞蹈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科學落實提供專業的教學人才,行之有效的提升幼兒舞蹈教學的質量水平,推進幼兒舞蹈教學健康長久發展下去。少數民族舞蹈具有其特殊性質,容要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 一 ) 創建良好的人文氛圍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需要有良好的氛圍作為支持,無論是課內外,高校都要積極鼓勵并組織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相關內容進行探究和論述,可以通過詩歌朗誦、文化寫作比賽和漢語角等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在具體實踐活動中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知識的交流,讓學生認識到漢語言文學對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讓大學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消除社會中帶來的不良影響,以此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最終達到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
( 二 ) 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目前大學生人格方而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起到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教學活動的制定,為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比如,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流方而存在一定的障礙,許多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且不愿意與人溝通,性格上的孤僻使得學生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五、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才的需求結構也在不斷的改變和完善。大學生作為社會上的專業知識水平最高的群體,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于最近幾年高等學校不斷的擴招,使得大學生的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也成為當前所關注的問題之一。如何能夠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是目前高校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漢語言專業作為高校人文學科重要的專業之一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學校應該重視漢語言的教學,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這樣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何春梅 . 我國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58.
[2] 涂純璐 . 試論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 [J]. 文學教育 ( 下 ),2017(01):92-93.
[3] 姚靜 . 我國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J]. 語文建設,2016(33):23-24.
[4] 高芃 . 漢語言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J]. 新西部 ( 理論版 ),2016(06):149+152.
[5] 李莉 . 談我國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J].語文建設,2014(12):64-65.
[6] 趙曉輝 . 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與人文素質教育 [J]. 科技創新導報,20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