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福
摘要:結合近幾年高中歷史試題的考查研究發現,史論結合類習題開始占據考查的絕大部分。這主要是因為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高中歷史對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運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但是,在許多高中生的信息反饋中都會提及對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恐懼”,且有部分學生直接表明對史論結合類習題的抗拒,如何進行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教學成為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文中,編者將結合學生出現的史論結合類習題的解題困惑,為有效進行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教學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論結合;習題教學;人教版
引言:提及高中歷史試題,史論結合類習題一直都作為高中歷史習題中“最難啃的骨頭”而讓教師與學生都陷入困境。這類題目不僅要求學生能夠高度的概括題目信息,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現有資料聯系古往今來,對于學生個人的歷史學科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具體的歷史學習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史論結合類習題的解題效率。在本文中,編者羅列了學生對于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解題困惑,并針對性地提出來了一些教學建議提升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教學效率。
一、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主要解題困惑
首先,學生無法快速把握材料的中心要點。高中歷史習題一般會以一段長篇幅的文字出現,材料中有時會以一個完整的歷史事件的形式出現,有時也會是某個史料的選段,但是由于核心材料隱藏的較為隱蔽,學生需要細致的閱讀才能準確找到。這一過程對于學生的能力也有較大的要求,因此在緊迫的答題時間里,學生可能無法快速把握史料的核心,不僅消減了學生的習題解答效率,還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答題心情,不利于學生進行習題解答。
其次,學生對于史論結合的定義模糊,無法進行有效的歷史知識點的運用。史論結合對學生的歷史知識點的儲備有較大的要求,學生需要形成對知識點的條件反射,這不僅需要學生熟記歷史知識點,還需要學生形成系統的歷史結構。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遇到史論結合類習題時,會不自覺的忽略史論結合,而是盲目的進行史料概括,導致答題出現偏差。并且,有部分學生對于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定義模糊,無法有效分辨習題的類型,導致答題的結果與答案千差萬別。
最后,學生自身運用歷史事例的能力薄弱,無法運用事例支持歷史知識點。歷史史論結合還考查了學生的舉例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歷史知識點的前提下運用具體事例進行支撐。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進行歷史答題時,對于歷史知識點聯系事例的意識薄弱,使得學生僅僅對出現的歷史資料進行簡單的概括,而無法聯系具體事例 無法達到史論結合的要求。
二、關于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教學的建議
1、重視重點字詞教學,培養學生概括史料的能力
高中歷史習題盡管篇幅較長,但是大部分習題資料都會有一個普遍規律,那就是在資料的開頭或者結合會出現關鍵性字詞,而關鍵字詞是學生把握史料內容的主要媒介。因此,在進行史論結合類習題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對重點支持的敏感性,讓學生形成借助重點字詞概括全文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高中歷史關于《九國公約》的史料習題講解時,我為了縮短學生查看史料的時間,讓學生在史料的開頭和結尾處查找概括性的詞語,包括時間、國家、地點等字詞。整個教學流程下來,學生不僅高效地掌握了九國公約的內容,還有效地縮減了史料概括時間,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歷史史論結合習題的解題自信心。
2、善用歷史事例舉例,培養學生歷史舉例的能力
大部分學生在解答歷史習題時會選擇大量的堆砌歷史知識點,但是未給予足夠的歷史事例進行支撐,使得答題效果未能達到出題人的意愿。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時,需要培養學生日常引用歷史事例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歷史知識點聯系歷史事例,以達到史論結合類習題的要求。同時,教師應當為學生解答一些史論知識問題,讓學生的歷史史論觀得以系統化。例如,在進行高中歷史《商鞅變法》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商鞅的變法內容有一個高效的記憶,我借助具體的歷史事例幫助學生記憶相關內容。如商鞅在經濟上的變法,要求統一度量衡,我查找了歷史資料,將史料在涉及商鞅經濟類變法內容的選段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不僅僅記憶了商鞅變法的概念,還讓學生的腦海中儲備了具體的事例。當學生的腦海中有相關事例時,學生進行史論結合類習題的解答就可以避免答案過于單一現象的存在。
3、利用提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鍛煉學生史論結合能力
學生在有限的歷史答題過程中,由于學生日常運用史論結合解答歷史問題的意識薄弱,導致學生在答題時無法進行快速的應答。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日常史論結合習題教學中,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鍛煉學生的史論結合意識,讓學生真正應對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時不會出現慌張、陌生等消極情緒。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歷史史論結合情境中。例如,在進行高中歷史《百家爭鳴》一課的習題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在應對習題時快速進行史論結合,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會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孔子的思想對于新中國的建設有和影響?”讓學生能夠在理解孔子思想的前提下,發散思維,思考其對現代中國建設的影響。打破學生單純記憶歷史理論的模式,鍛煉學生的歷史運用能力,也為學生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的解答提供有效的思想前提。
三、結束語
高中歷史史論結合類習題教學需要讓學生打破傳統單純記憶歷史理論的學習模式,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有效的運用。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于時事熱點有一個敏銳的感知,能夠運用歷史知識點解答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培養學生歷史史論結合意識習慣。當然,教師還需要向學生普及具體的歷史事例,讓學生在應對歷史習題時能夠回憶起相關的歷史事例,推進學生歷史史論結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楊銘. 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8(71):156-156.
[2]葛紀平. 基于史料實證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初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