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
摘 要:作文時小學語文中后期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語文、高中語文的教學重點。小學作文處于作文寫作的初級階段,小學生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進行素材的積累、寫作技巧的學習,最終能夠較短時間內完成一篇符合字數要求的作文,且言之有物。本文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入手,分析并探討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具體方法,為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
一、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現狀
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中存在一些問題,往往是教師講得明白,學生聽得明白,卻無法有效使用,素材積累、寫作技巧都成為擺設,不能真正被學生運用起來,寫作出的作文達不到預期效果。這說明,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指導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不能真正指導小學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應當得到改正和優化。有效果的作文指導應當是契合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而非教導學生直接套用格式。
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具體方法
(1)結合課文內容巧設情境
在作文寫作的最初,小學生無法獨立寫作,這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年齡所限,對人物的觀察程度、心態變化的敏感度、場景的描繪細致度都比較有限,不能夠有效創設具體的情景,導致寫作的質量較低,還容易言之無物、干巴巴、流水賬。這說明,小學生的語文寫作需要從既有場景出發,借助教材課文的場景進行縮寫、擴寫、改寫,提高寫作描寫的質量和有效性。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的《山雨》一課中,形象的、細致的描寫了山林中的雨,從山雨的聲音、顏色等方面入手進行描寫,十分動人傳神,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根據《山雨》進行擴寫、改寫,訓練小學生在景物方面的寫作能力。又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頂碗少年》一課中,順序、細致描寫了露天劇場里頂碗少年的動作,描述了東方雜技表演的驚險、精彩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小學生在人物描寫、過程描寫方面的能力。從寫作本身來看,擴寫、縮寫、改寫、仿寫都屬于練筆方式,難度較低,方式多樣,非常適合用來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小學生不排斥寫作,喜歡上寫作。
(2)結合課文,讀寫結合
人教版教材中的課文多是經典文章,理富文美,結構清晰,手法多變,內涵正能量,非常適合用來指導小學生的寫作。小學語文教師在課文教學中,不僅要進行生字詞的認讀教學,還應當重視對文章段落結構、點題方式、主題表達等方面的講解,使小學生在教材學習過程中積累一些寫作手法,比如借物喻人、借事說理、排比強調等,并在課文講解完成后布置相關內容的寫作,無論是擴寫還是仿寫,都要盡量用到課文中學到的技巧和手法,將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用閱讀帶動寫作。在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必讀、選讀課文中發現一些精彩的用詞、造句、表現手法,將這些精彩之處摘抄積累起來,作為寫作時的素材使用。在最開始寫作時,小學生對于素材的利用可能非常直白,幾乎一字不錯的放在作文中,教師不要一上來就定義為抄襲,應當引導小學生對素材進行擴展、濃縮、分解,教導小學生巧妙運用素材的方式方法,從而有效避免作文交上來批閱時千篇一律的使用素材。
(3)優化作文的評價、指導方式
小學生作文的評價可以用教師評價、同學互評、學生自評三合一的方式進行,全方位評價學生的習作,幫助小學生明確自己在寫作上的優缺點,幫助小學生全面成長。教師評價時,教師不僅要從字詞使用、語法使用、修辭手法使用等方面進行評價,還要從素材引用、文章結構、點題等方面進行評價,將習作的優劣勢清晰呈現,使小學生看到教師的重視。同學互評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說出覺得互評作文中哪里好、哪里不好,一方面使寫作文的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文,另一方面也是評作文的小學生發現與自己想通的缺點,促進小學生積極彌補弱勢和缺點。學生自評是十分重要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寫作完成后較一篇讀自己作文的讀后感,要求小學生仔細寫出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寫得不好的地方,素材運用的效果于預期的差距在哪里,如果修改的話要改成什么樣,提高評價的針對性,逐步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在同類型作文寫作數次后,教師要根據同類型作為的數次書寫來評估小學生對素材的積累和掌握,督促數次使用同一個或兩個素材的小學生多多積累相關素材資料,推薦小學生去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積累寫作素材。
結束語
語文作文指導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是幫助小學生逐步學會寫作,學會使用素材,逐步表達自我所思所想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指導的過程,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來創設情境、讀寫結合,幫助小學生進行作文的寫作聯系;充分發揮作文評價的積極作用,從教師、同學、學生自身的角度共同進行評價,使小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劣勢,采取針對性提高方式,提高小學生語文作文寫作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王貞貞. 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討論[J/OL]. 北方文學(下旬),2017(03):161[2019-07-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058.I.20170416.121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