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涼霞
摘 要: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來說,這種方法具有巨大的優點,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具象化,讓問題更加簡單化。通過“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本質,提升他們的思維認知能力,引導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數形結合;小學數學;低段教學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明確的指示:“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數學知識,以及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與必要的應用技能。”[1]可見,新課標對于學生的學習思想非常重視,在眾多學習思想中,數學結合思想就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思想方法,本文就針對這種方法具體進行探究。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事物的規律還停留在表象上面,尤其是低年級段的學生,可能是剛從感知事物轉變到從表象認識事物,他們的抽象思維還很缺乏。在學習中不喜歡復雜的數字,而是喜歡直觀的圖形圖像,總的來說,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還停留在讀圖時代,卡通形象、顏色豐富的圖像是他們的最愛,這也是為什么教材中會采用大量圖形、動物來構建知識體系的原因。而數形結合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數形結合引入概念、知識,比直接講授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探索欲望。
提升學生的思維,提高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中,學生會遇到大量的初級運算題目,這需要學生比較強的計算能力。很多教師只注重引導學生如何找到正確的答案,對于簡便方法的教授花費了不少精力,卻忽略了對算理的講解。而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教師可以將算式形象化,讓學生看到算式就聯想到圖形,并且根據圖形的數量規律來分析算式,進而逐漸理解合理的算理。
幫助學生快速解決問題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會存在大量的應用題讓學生解決,而這種題型恰巧是多數學生的學習難點。應用題不同于簡單的運算題,它包括情境設置,語言描述比較多,需要學生先讀懂題,再進行分析思考。運用數形結合,學生對于題目的數量關系可以進行更加直觀的分析,這對于他們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數形結合”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的應用
滲透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
小學低段學生指的是小學一二年的學生,他們剛從幼兒園進入正式的學習階段,身心發展都非常不成熟,思維也沒有得到太多的轉化,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喜歡憑借個人喜好去理解,只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分析,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而數形結合思想則是遵循了該年級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字與圖形結合起來,讓數學知識與概念變得更易于理解。[3]
比如說在教學認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形,而不急于直接識數。觀察圖形也需要一個漸進過程,首先讓學生進行單塊圖形的認識,再用手指著圖形一個個數數,接下來再讓學生識別點子圖,讓學生可以數清圖片上的點子數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用各種方式去理解一個數字。比如說以數字1到5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用實際的一些物體來表示這五個數字,讓學生從具體數數再到抽象理解,逐漸學習五個數字。
再比如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假如教師用晦澀的語言來講解的話,不僅學生聽不明白,教師可能也會講不清楚。這個時候,利用數形結合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課件展現出三堆橘子,每堆有兩個,然后詢問學生一共有幾個橘子。學生經過一番數數,會得到六個橘子的答案。然后教師再逐漸增加堆數(每堆固定為兩個),學生在開始的時候還能數清楚,但是隨著堆數的不斷上漲,他們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數數,同時還容易出現錯誤。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假如我增加到20堆、30堆的橘子時,你們還能數清楚嗎?”這時候,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回答可以,教師繼續增加:“假如是100堆呢?”這個時候學生就會感到無法數清,而且自己都記不下算式。教師可以趁機將乘法的概念拋出來,讓學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它的重要作用,當然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教師還可以講一講地主兒子學字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乘法比加法更加簡單。
利用圖形幫助學生掌握算理,提升運算能力
在新課改以后,教師對于學生的算法訓練增加了培養力度,非常重視學生的計算方法的掌握,但是對于各種概念的由來和原理卻不注重講解,這容易造成學生對數學概念形成簡單的認識,不能深入理解它的算理,也不能靈活應用這種算理。而利用數形結合,教師將數學算理融入進來,讓學生通過圖形來加深知識的理解。
揭示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所有題型中比較復雜的一種,小學生在這種題型中的錯誤率也比較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不知道如何解讀數學問題,對里面的一些邏輯概念分辨不清楚。而利用數形結合方法,則可以根據題目情境,將里面的數量關系轉換成更易于理解的圖形問題。這種方法可以將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起來,適合低年級段的小學生學習。
以一道例題為例:小華有10顆糖,小芳比他多4顆,那么小芳有多少顆糖?再換一種問法:小華有10顆糖,比小芳多4顆,那么小芳有多少顆糖呢?很多學生對于比較類的數量關系缺乏充分的理解,只是依靠死記硬背,認為多就是加法,少就是減法,結果就會導致兩道題的答案一樣,出現錯誤。實際上,第一道題是采用加法,答案是14,第二道題是采用減法,答案是6。因此,教師不應該單純告訴學生多少的問法與加減的用法,而應該將數與形相互對應,讓學生對一樣多、多的部分、少的部分、大的部分和小的部分等各個概念理解清楚,進而在解決應用問題時,可以清楚地了解誰大誰小、誰多誰少的問題,進而指導如何應用加減法解決問題。
結語
總之,小學低年級段學生具有非常鮮明的認知學習特點,教師一定要了解教學主體的這種特殊性,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來布置教學目標,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去教學。利用數形結合,將抽象的數學符號變成具象的圖形,讓復雜問題簡便化,并且有效建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增棟.談“數形結合”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4(10):63-64.
[2]李鳳云.“數形結合”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156-157.
[3]朱巧蘭.“數形結合”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3(2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