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木呷
摘 要:小學數學是最為基礎性的學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期間,教材基礎知識講解只是課程中的一部分,還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從低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開始。教師針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審題讀題、質疑學習內容等途徑,幫助學生建立課程學習自信心,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兒童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期間,思維能力是探索數學知識奧秘提升解題正確率的關鍵,也是現階段在新課改教學理念引導之下,需要教師加強課程教學引導的關鍵部分。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引導期間,有意識將學生智力發展與課程教學培養目標緊密結合起來,給學生足夠的思考與探索的空間,低年級學生才會在數學課程中體會到知識的趣味性,兒童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未來發展進步有了保障基礎。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培養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不僅僅要掌握相應的數據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掌握計算技能,給自己解題、學習等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在授課階段,強調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之中,低年級學生有意識主動探索數學問題根本,積極開動腦筋,思索并在課堂上發問,個人的學習潛力就會在教師指導之下逐步被激發出來。少年兒童本身就存在基礎知識不足以及認知能力有限的情況,教師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給學生探索出思維能力發展的新路徑,數學課程教學目標更好的完成,教師設立一些教學互動、教學情境、小組競賽等,對鞏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也有著積極影響價值。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兒童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
鼓勵學生多多進行實踐操作
對于學生來講數學知識可操作性相對較低,但是教師圍繞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在課堂上設置教學活動,就會存在本質的差別。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展現,圍繞實踐操作基本需求,演變成一系列的活動,歸根結底就是在學生思維能力引導的基礎之上,將數學知識更好的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對一些數值較大的計算會更加精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利用鉛筆、書本等快速擺放出相應的數額,哪組同學最快,教師就會給予同學相應的小紅花、小星星的“榮譽獎勵”。對于實踐操作引導,數學教師還應該重視對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要求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鍛煉的同時,不擾亂課程進度影響教學效率,才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堂學習能動性逐步展現出來。筆者經過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以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引導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之中,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效果相對較好。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教學方法。
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發出質疑
多數小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都會將教師視為課堂的核心,自己面對困難問題之后不敢尋求教師的幫助,更不敢對基礎知識提出質疑。所以教師結合兒童思維能力培養方面,鼓勵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之中,能夠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畏難心理,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進一步提升,還能在課堂學習階段,將自己的勇氣、自信心強化。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提問出有價值的問題最好,而學生提問出錯教師也不能急于在課堂之上對學生進行批評指責,而是需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引導學生提問一些價值性的問題,經過互相討論以及溝通交流,幫助學生在數學問題質疑之中將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培養出來,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之后,能夠將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建立起來,給學生在課堂上以足夠的思維能力鍛煉機會。
幫助學生掌握問題思考方法
問題解析本身就是講究方式方法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盡管在解題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規范,但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思考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也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與問題思考方法指導之間存在的基本聯系,讓學生能夠在穩扎穩打之中善用思考方法,探索解題技巧,數學知識學習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啟迪,個人的學習潛力也能發揮出來。教師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課程教學引導期間,通過問題引導的形式,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在數學問題探索期間,問題步驟、操作方法是什么,對于學生來講都是提升課堂學習專注度的途徑,教師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條理清晰的進行問題思考,在回答過程中還能將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進一步增強。
通過學具應用鍛煉學生思維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個人的思維能力,針對數學課程學習,從形象思維轉變成抽象思維是十分基礎性的。當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能夠在豐富、趣味的場景中得以應用,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就不會停留在一種被動狀態,而是積極調動自己的多方面感官參與課堂之中,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出來。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建立期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某個場景假設給學生提深度探究基礎條件,比方說:“蘋果有8個、梨子有6個,賣掉8個水果之后,一共還剩下多少個?”這種簡單的數學知識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有著積極意義,教師利用學具,將具體的數學問題表述出來,能夠將具象的模擬實物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通過表象看本質。教師在學生進行實踐探索期間,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題意,將加減運算法則應用起來,直接用學具做加減,學生能在學具應用中獲得良好的思維啟迪,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經過反復的實踐以及教學過渡,學生就能在課堂上獲得思維發展進步的機會,這種教學引導模式更能滿足低年級學生的認識以及學習實際情況。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期間首先應該將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進,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獲得啟迪。當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將自己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無論是在情境還是在實踐探究中,都能與其他同學積極配合,學生在鍛煉思維能力的同時,無意識的培養合作精神,能夠給自己的未來發展進步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星.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要注意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51.
[2]尼瑪次仁.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6(90):69-69.
[3]韓英.怎樣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8):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