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濤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受到廣泛關注。學生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以合作形式提升學習質量、構建探究型數學課堂成為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因此,明確合作學習任務、調控合作學習過程、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等全新教學手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促使學生在合作中收獲真知,進而彰顯小學數學課堂的時代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34-0246-02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形式的完善和創新性要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能僅采用教師主動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和勤于思考的精神,使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和價值。然而在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模式的創建和應用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過程過于隨意,沒有在科學、合理的引導下規范地開展學習和討論活動,在討論過程中,也有很多學生由于自我意識過強,而不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觀點,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起到綜合小組所有成員觀點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依舊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忽略了過程評價和組織評價。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完善教學形式,在課堂上提出切中要點的問題,使學生以問題為導向主動合作、深入探究,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最優化[1]。
1? ?明確合作學習任務,推進教學進程
學習任務是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依托,只有明確了學習任務、理清了學習思路,才能使學生的合作學習進程和課堂教學進程得以順利推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需要學生合作攻克的教學問題清晰地呈現在黑板上或教學PPT上,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隨時對照教學目標和合作學習任務來調控合作學習的進度。此外,教師應多為學生設置探究性問題,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活化學生思維,構建探究式數學課堂。
如在學習《混合運算》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出示一道計算題:小王家的商店里原來共有600個雞蛋,上午賣出去200個,中午又賣出去260個,請問還剩多少個雞蛋?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思考和討論:1.一共有幾種計算方式可以得出答案?2.在不同的計算方式中,每一步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請小組成員分別計算并核對結果。通過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在“得出答案”上,而是拓寬學生的思考范圍,使其清楚解答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每一計算步驟的含義、作用等,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探究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
2? ?調控合作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練習過程中能夠根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進行邏輯清晰的分析和解答,而這一思維方式對尚且習慣于感性、形象思維方式的小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難度。盡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教師依舊不能輕視對合作學習方向的引導和對合作學習過程的有效調控。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教學問題和學習任務后,不應馬上使其投入討論,應為學生規定3—5分鐘的自主思考時間,在這一時間段內只允許學生靜心思索,不允許與其他同學溝通。其次,當學生對教學問題和任務初具思路時,教師再讓學生展開討論,這一討論時間不宜過短,至少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身觀點和提出質疑的機會。最后,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走下講臺,隨機深入1—2個小組內,傾聽其交流和討論的過程,防止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偏離最初的教學任務,同時也可隨時掌控學生的學習進度。
如在學習《認識分數》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解釋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概念和讀法后,可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明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內在含義。教師可為每個小組發放兩張正方形白紙,要求學生想辦法用畫線的方法表示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一方面,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不同思路的匯總和不同折疊正方形方式的演示,使小組成員有時間綜合每位組員的意見,尋找出分數表示方式的最優解。另一方面,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在教室內巡視,觀察不同學習小組的討論方式和合作學習進度,在大部分小組得出結論后終止合作交流,請小組代表上臺演示表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畫線方法。
3?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檢驗學習成果
無論采取何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在學習過程結束后對成果進行檢驗。因此,在實施創新性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驗收和檢驗。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設立合理的評價標準。教師應摒棄“唯成績論”的思想,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在討論過程中的積極程度、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成績和小組成員的評價統統納入評價體系中,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通過全面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如在學習《生活中的負數》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出示一道應用題,向學生展示某企業今年第一季度的收支情況:一月虧損1200元;二月盈利1800元,三月虧損350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依據企業盈虧狀況,將銷售額用正負數分別表示出來,并計算出企業的最終收益情況。在進行本課程評價時,教師可將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對題目的解答能力、回答問題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長的評價納入學生的考核中,綜合各方面因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4? ?結語
綜上所述,明確合作學習任務、調控合作學習過程、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是進行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教學實踐的有效方法。教師應致力于變革傳統課堂,以小組為學習陣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實踐、反思、交流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從而轉識為智。
【參考文獻】
[1]何林學.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3(7).
[2]胥梅.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新課程導學,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