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摘 要:隨著社會文明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語文的教學方式越來越重視,如今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讀寫來達到識字的程度,學習要從小抓起,所以近幾年教育局加大對小學生的教育力度,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明顯的就是讀寫識字教學,但與此同時,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現針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識字;實踐措施
一、領會“讀寫識字”理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信息化產物應運而生,特別是手機的不斷更新換代,它對人們最大的改變就是人們不用通過紙質書寫來表達自己,通過鍵盤輸入發就可以完美的表達出人們想通過語言表達的意思,非常快捷方便,但這一高科技帶來的了一個嚴重的弊端,由于只用輸入拼音就可以轉換成文字,無論年幼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對如今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更大程度上不僅取得高效的學習效率,更能向更多的人展示語文的博大精深,在此條件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小學語文是有別于其他課程的基礎學科,它是中國的母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對語文的興趣。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如今信息化、經濟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競相涌出,人們傳統的對小學生語文的教學方法逐漸被忽略,小學語文最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通過學生閱讀之后書寫來達到識字的程度,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不僅老師教學習慣難以改變,學生也無法貫徹這一教學模式,不僅學習成績降低,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那么如何攻克這一教學難題呢?
二、認識讀寫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相信每個上過語文課人都知道,語文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的,因此當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往往只是應付老師的教學要求去讀和寫,只是對文字有個淺顯的認識,根本沒有達到真正認識這些字。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能力,目前最有用的措施就是閱讀和寫字,閱讀是學生吸收外界知識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最受益的就是學生的作文表達能力,體現了閱讀的重要性,如果讀是理解和吸收,那么寫就是展示通過讀學生學到了什么?能否良好的去應用。中國文化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瑰麗的一筆財富,自從開展教育以來,語文都是所有學科中最重要的一門,它的地位從未被動搖,但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文字知之甚少,造成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對語文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了解的不清楚,沒有在閱讀時將這些文字進行深入理解以至于不能夠靈活應用。往往即使弄懂了獨個字的意思但在遇到它的組詞時的時候仍舊依然束手無策,要解決這一問題,需從語文的本質出發,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通過閱讀各種優秀文章與文本,之后通過書寫來達到靈活運用,在實踐中掌握語文文字的多方向靈活運用。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教師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各種閱讀與書寫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對語文產生興趣。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識字的速度,更能啟發學生的思考,擴展他們的思維。
三、小學語文讀寫識字的教學實踐的對策
(一)引用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教育局指令的頒發,各小學校開始對語文啟動讀寫教學模式,教師主要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自主書寫,上課首先讓學生自行討論不會的字的意思,同學之間相互解答疑難,之后由老師再引領著同學們朗誦一遍,一起解決同學們都不理解的文字,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單單的對學生進行讀或者寫,它們倆缺一個都不能對文字有個真正的認識,要想學好文字必須采用能夠讓學生自主并樂于將所學習的文字應用于寫作中去。興趣是學習一項知識的基礎,讀寫識字教學法是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把文字理解透徹,往往只是有個淺顯的認識,稍微增加一些難度,或者是將幾個文字同時匯總在一句話中,學生無法理解這句話,只有學生經過大量和重復性的用心閱讀,才能在腦海中理解這些漢字所表達的意思,之后經過書寫進一步加深對該文字的認識,并進行靈活的運用。
(二)對小學生階段所學知識有個良好的讀寫規范
小學生還處于低級知識接收階段,由于年齡較小還無法識別太多難懂的詞語,但這一階段卻是學生接受知識的最好階段,他們猶如一張白紙可以任由老師來書寫,這一階段是培養學習方法最好的階段,通過讓孩子閱讀與書寫來達到對所學漢字的靈活運用,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閱讀各種兒童文章、圖文書來鞏固學生所學的文字和增加學生的詞匯量。 在語文教學中更要注重對小學生的書寫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認真書寫每一個字。學生要清楚了解每個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并用田字格來規范書寫每一個字,寧缺勿濫。老師應對學生的書寫作業進行認真批改,一旦有問題要及時指導糾正,對每一個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規定她們的字不僅要端正、整潔、美觀,還要有個良好的寫字姿勢習慣。學生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要把識字的鞏固作為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力求通過閱讀、小練筆、習作等讓學生與所學字多接觸、多見面,在讀寫過程中,在具體運用中進行鞏固和積累。
(三)在高科技技術下使讀與寫良好的結合
目前各大中小學教學已采用多媒體教學,其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擺脫了中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也使漢字“活”了起來。老師在多媒體中可以添加各種符合情景的圖片,這些圖片在多媒體的演示下,不僅賦予了漢字色彩.還有了聲音和動作,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圖片體會這篇文章的意境,在閱讀時就能產生遐想,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如果讀與寫能有個良好的結合一定能更好的實現識字的程度,讀文的過程也是鞏固識字的過程,要讓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記生字,感悟字詞的意思。
(四)教學要分清主體
其次,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以自己教學為主導,以自己為課堂的中心,通過提問來逼迫學生認真聽課,回答不出問題就以抄寫作為懲罰,使一部分學生帶著憤懣的心態去抄寫一些語文課文,根本沒用心去記去理解這些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這樣,即使抄再多遍也是浪費時間,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過多會影響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良好的問答互動,更能促進學生與教室的默契,營造一種溫馨的學習氛圍,但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教師應該提出一些能夠引導學生由文字表面往深入思考,雖然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但語文是小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語文學不好,認識的字就少,在做其他科目的題時連問題都讀不懂談什么做題,作為過來人大家都知道,我們進入學校學的第一門課就是語文,而且我最先認識的也是語文,進入學校之前也是對語文也是最理解的,通過老師的帶領朗誦,我們對一篇文章有個淺顯的認識,之后經過重復的朗誦來達到深入理解,之后進行書寫鞏固從而達到將這些文字熟記與靈活運用。
四、結語
結合近幾年教育局的改革成效來看,以往傳統語文教學方式雖能傳播知識,但禁錮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無法推陳出新,應變而出的讀寫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由學生自主讀寫識字效率更高,這樣不僅能夠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認知,更能擴展該知識的廣泛性,并且顯著地提升語文學習的效果,因此值得各個中小學校去實踐并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雅靜,施茂枝,李彥敏.小學英語單詞教學應借鑒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經驗[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04)
[2]戴慧武.淺談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如何拓寬識字途徑[J].學周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