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學方法缺乏改善和創新、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師生間缺乏互動溝通使教師無法提高識字課堂的效率。現代信息技術把語音、圖像、視聽集成在一起,以達到圖、文、聲并茂的功能,讓單調的識字課堂變得生動,讓課堂教學靈活多樣,更適合低年級孩子特點。本文旨在探討信息技術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
關鍵詞:低年級;信息技術;識字教學;深度融合;研究
漢字的學習是小學生學習的起點,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知與態度都會在最初的識字過程中形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小學識字課堂的生態產生了巨大變化,拓寬了以往有限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好地表現漢字所蘊藏的豐富信息,一方面讓識字活動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另一方面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識字提供了技術平臺。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在游戲中激發識字興趣;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想象中識字,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激發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
一、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現狀
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也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信息技術在低年級識字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讓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過程變得多姿多彩,也使得課堂時間變得快速高效、生動有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件就成了輔助教與學的一種工具,但經過研究調查發現,信息技術在當前低年級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小學教師為了上好一節課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從課件的制作來說,很多教師由于計算機技術不高,往往需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做出一個課件,有時遇到較為復雜的課件,還需要依靠信息技術老師的指導。同時,花費了很大功夫制作出來的課件,在質量上也并非上乘。這不僅占用了教育教學時間,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因技術原因而處理不當,反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供;還有一些教師則認為自己不會做,就不再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依舊傳統的憑“一支粉筆、一本教材走天 下”而進行課堂教學,使得信息技術在當前低年級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中困難重重。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為了讓抽象變得直觀,大量的采用多媒體資源。課堂中學生表面上也生動活潑,而實質上是學生是為了玩而玩,信息技術的使用沒有達到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形成知識的積累的作用。信息技術在當前低年級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二、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方法缺乏改善和創新
部分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改善和創新。有的小學語文教師一講到底,課堂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抓不住識字教學的關鍵點。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學習起來感到很累。有的教師不能靈活處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現的內容和順序教學,教教材、照本宣科現象突出。學生活動單一,表現在有的教師在學生任務設計上內容單一,全班學生都做一個練習,學生不能根據自身學習需要,選擇感興趣的任務,不能體現分層教學需要,不利于學生個性養成。
2、教師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當前課堂教學中仍存在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這一問題,廣大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小學教師的教學素質和專業能力屬于其內在所具備的,影響著他們在課堂上的具體教學方式。事實上,由于一些地方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小學教育中存在部分教師擔任教學崗位數十年而教學模式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的問題。這導致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素質以及能力水平并不能真正肩負起小學的教學責任。一些老教師出于主觀因素或者是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沒有及時的改變教學方式,不能將新時代的科學技術應用于教學之中,在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同時使得教學的缺陷也得以延續下來。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3、師生間缺乏互動溝通
信息技術與低年級識字課堂的整合使原本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演變成了學生和計算機的關系,課堂教學出現了“唯計算機獨尊”現象。教師讓信息技術的演示,動畫、圖片等大量資料來充斥課堂,忽視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成了信息技術員,而不再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的指導者。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被多媒體給取代,教師引導和組織作用被忽視,教學活動的雙邊關系變成單邊關系,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
1、創設情境,在游戲中激發識字興趣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在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情境教學。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深厚的興趣是他們識字的動力,也是良好識字教學效果的保障,因此老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 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主動識字。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字謎的喜愛相比于其他小游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每次玩猜字謎游戲,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例如:在學習“告”之前老師就問同學們“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下面的同學都開始討論,甚至有的同學還有模有樣的拿著草稿本寫著。當他們猜出來之后會高興得相互擊掌,答錯了的時候不會放棄甚至還會追著老師問“為什么”“老師,再猜一個”這就說明猜字謎游戲有多受歡迎了。
2、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識字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想象中識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就如教“火”字時,孩子們一眼就看出是火,讓孩子們說一說、畫一畫,不需講解,當孩子們掌握了一些象形字以后,再充分發揮他們的分析能力,會意字也就比較容易掌握了。如“尖”字,上小下大就是“尖 ”,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鉛筆的樣子,一頭小,一頭大,孩子們就會輕松記住了這個漢字。還有,在給學生教“掰”這個字時,老師先問學生“現在老師有一個蘋果, 想分給兩個人吃,,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把它掰開,一人分一半!”老師借機追問道:“用什么掰呢?”學生笑道:“用手掰!”我也笑道:“你知道‘掰’字怎么寫嗎?”板書“掰”,解釋道:“用兩只手從中間分開,就是‘掰’,記住了嗎?請舉手!”學生笑著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老師不禁有一種成就感涌上心頭。
四、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掌握識字方法
1、看圖識字法
在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配有大量的插圖。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再加上老師的引導,自然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它的作用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圖片來搭建學生記憶漢字的橋梁,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把漢字放到有生命的環境中,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學生記憶。接著讓學生看清自形,拼對字音,再“回”到圖上,這一過程能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漢字。看圖理解識字。利用各種各樣的圖畫,在出示圖畫的同時,出示生字、生詞,讓學生既認識圖片,又認識生字、生詞。
2、形聲字歸類識字法
形聲字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必須以具有共同的基本字為前提條件,而這個共同的基本字往往就是引出一組形聲字的字根或字源。形聲字教學主要形式基本字帶字就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提出來的。如教一個“包”字,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列出“跑、炮、泡、抱”這些詞。這樣既可以抓聲旁幫學生記字音、字形,又可以抓形旁幫學生進一步記字義、 分析字形。如“跑、炮、泡、抱”都與“包”音近,“包”用聲旁,“跑”跑步用足(腳),“炮”放炮用火,“泡”泡東西用水,“抱”抱東西用手,形表義因此形旁不同。聲旁韻母相同,這樣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掌握了漢字音、形、義的聯系,就學會了識字方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聲字形旁表意特點,辨析聲旁相同的形近字。如“暮”與日有關,“墓”與土有關,“幕”與長幅布有關,“慕”與內心活動有關,從而記住字形,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
3、直觀演示識字法
直觀演示法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看圖畫、電視錄像、幻燈、實物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無味的識記變為形象的識記,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還能幫助他們記住字形。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有時候,肢體語言也能幫助他們記住字形。如學習“舞”字時,就用手和腳的動作演示出了“舞”字的形和意。再如學習“蹲、踢、打、搖、拍、跳”等動詞時,如果只是讓學生知道這些字與腳和手有關顯然是不夠的,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動腳動手,體會字的意思。做動作,在運動中認識生字。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作的演示,不但記清了字形,而且還加深了對字義的理解,學起來輕松,教起也省力。同時,通過實物演示,也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輕松掌握漢字形、義的目的。如學習“塵、尖”等字時,可以讓學生回想公路上汽車開過后塵土飛揚的樣子,想象灰塵是什么樣的,理解塵的意思。老師又順手拿起一支削尖了的鉛筆,讓孩子們觀察筆的特點理解“尖”字的意思。
漢字的學習是小學生學習的起點,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知與態度都會在最初的識字過程中形成。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的識字教學中,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教學方法缺乏改善和創新、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師生間缺乏互動溝通使的低年級識字課堂的效率低下。低年級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在游戲中激發識字興趣;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想象中識字,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掌握識字方法,不斷提高低年級識字課堂的效率合質量。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 本刊編輯部. 小學教學研究. 2018(31).
[2]用信息技術讓語文課堂“活”起來[J]. 陳淑義. 課程教育研究. 2016(34)
[3]巧用信息技術 搭建讀寫訓練的“彩虹”[J]. 李春仙.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8(08)
[4]巧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 李秋月.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20).
[5]字理分析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 郭小丘.課程教育研究. 2015(14)
基金項目: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2018年度青年課題“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立項編號18JX072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