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路偉 肖立新 康旭
關鍵詞 工科院校 青年教師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37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taking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Young 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direc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lleges;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發展意識不足
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和前提,專業發展意識薄弱則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師,他們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缺乏良好的認識,往往忙于備課、論文發表、職稱評定等,將注意力集中于一些硬性考核標準,因此更容易被動地接受外界所訂立的專業標準,以專業標準作為自己的 工作準則,從而獲得社會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1.2 工程實踐能力缺乏
近年來,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數量迅猛增加,引進大量工科專業青年碩士,博士,但是大部分引進的青年教師剛剛畢業,雖有很強的工作熱情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幾乎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甚至是企業實習經歷,不僅在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過程中力不從心,講授內容也不能與企業生產實際良好結合。
1.3 專業發展方向失衡
教學和科研是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的兩項基本職能。教學是根本,教師通過教學傳播知識,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科研是進一步深化拓展教學的主要手段,推動嶄新理論和科學技術向前發展,教學和科研密不可分,統一于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之中。[1]但是,近年來,地方工科院校在評價專業能力時往往比較重視教師的學術水平,并將其作為主要衡量指標,尤其是職稱制度的改革加劇了這種趨勢,這就使得青年教師對學術論文的熱衷程度遠遠高于對于教學方法和技能的創新,往往以評職稱為目標導向,把大部分時間放到科研上,而他們的研究許多時候脫離實際教學,對本科教學質量影響比較大,導致高校教學與科研出現失衡,不利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1.4 專業發展動力不足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高校教師與學生數量比例失調,師生比偏低,使得工科院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承擔了更多的教學任務,往往在完成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有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任務,一些碩士青年教師還具有繼續深造的需求,不利于青年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活方面,青年教師入職后,面臨結婚生子、撫養子女、贍養父母的壓力等,但工資較低,生活壓力較大,使得他們無法專心教學和科研,規劃職業發展路線,專業發展動力不足。
2 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2.1 激發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為了激發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一方面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多樣化需求,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閑時間和專業自主權,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開展專業沙龍,使青年教師在交流中反思專業存在的問題,變被動適應為主動思考,促進他們自主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活動,另外,為青年教師提供系統的專業培訓,其中包括崗前培訓、在職攻讀學位培訓和青年教師導師制等,幫助青年教師更好的理解高校教師職責,助其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職業理想,明確未來發展,從而對高校教師職業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面,對于青年教師,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個性化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根據每個教師不同的個性特點制定培訓目標,培訓內容也要緊跟專業前沿,培訓方式應更加靈活多變,從而促進各類人才多層次多途徑發展。最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專業發展理念,激發專業發展動力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根據實際和全局情況分階段的進行調整與修正。[2]比如針對剛入職的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崗前培訓使其對高校教學工作形成感性認識,更快的適應新工作和生活,針對入職3-4年的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與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師相互學習,促進青年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的有效提升。
2.2 提升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
大部分地方工科院校的學生畢業后都會選擇到工程一線單位去,因此教師對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工程實踐經驗的傳授尤為重要,工程實踐能力也是每個工科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3]要提升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首先青年教師自身要從思想上重視該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自覺進行鍛煉,參加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活動,如帶領學生參觀相關企業,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等,向實踐經歷豐富的老教師請教探討工程案例并將其加入到自己的課程傳授中,參與企業掛職鍛煉,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過程中提升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積極了解最新行業動態和先進技術,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補充工程實踐經驗,把在企業掌握的實踐經驗運用到課堂中,使得教學內容緊跟生產實踐;也可以用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企業實踐創新,為企業創收,從而達到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
另外,工科院校應為青年教師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創造條件,鼓勵工科專業青年教師積極承擔實踐教學工作,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注重改善科研環境,給予青年教 師良好的學習條件,鼓勵青年教師積極申報課題和項目,尤其是橫向課題,在校設立橫向課題組,提高青年教師申報各種課題成功率;[4]邀請工程一線的工程師來學校為教師做講座,重點講述其參與的工程案例,并鼓勵青年教師深入企業;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嚴格考核機制,在經費和政策上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培養工程實踐能力,與企業簽訂校企實踐合作協議書,要求青年教師必須深入企業兼職,實現青年教師學校企業雙重管理制度,并定期進行相應的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待遇掛鉤。
2.3 樹立動態的專業發展意識
瑞士學者休伯曼等人提出“職業生涯管理概論”把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周期分為3個階段。教師入職1-3年為第一階段,此階段青年教師會對教學工作表現出熱情,積極的態度,但同時又對自己的能力產出困惑;第二階段為教師入職4-6年的生涯穩定期,此階段青年教師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有固定成熟的教學模式,工作重心逐漸從教學轉為科研;第三階段為教師入職7-12年,該階段青年教師的職業預期目標已初步實現,部分青年教師開始滿足現狀,一方面,對教學和科研投入的時間逐漸減少,有的教師甚至產生職業倦怠,另一方面,由于與學生的年齡差距不斷加大,在心理上與學生不斷疏遠,無法理解學生的所做所想,同時也對學生作業和考試要求更加嚴苛。[5]
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周期是一個分階段動態的過程,因此,一方面,青年教師要樹立根據自身所處的階段與具體情況樹立動態的專業發展意識,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發覺自身特點,從而明確自身職業發展方向,設定合理的專業發展目標與計劃,定期對自身專業發展做出反思與規劃,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動態調整。另一方面,地方工科院校也應遵循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動態規律,有針對性的幫助青年教師實現職業生涯的專業發展。首先,高校應根據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動態性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青年教師實施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培訓,激發他們的潛力。[6]對于第一階段的青年教師,為他們講解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豐富培訓形式和內容,著重培訓教學方法以及分析本校學生心理和思想特點等方面,請有經驗的老教師定期為青年教師講授青年教師一般的職業晉升路線,明確他們的目標,讓每位教師提交自己的目標與規劃并做出點評;對于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青年教師,地方工科院校應加強這部分青年教師之間之間的交流,建立教師交流平臺,如QQ、微信平臺,確保青年教師有困惑時可以通過平臺及時進行探討,從而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學習,提升專業發展意識,拓展視野,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高校應根據青年教師職業生涯階段性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對于第一階段的青年教師,學校可重點安排教學指導項目幫助他們積極調整狀態,如帶領學生實習、指導畢業學生畢業設計等,從而適應新工作和生活;對于第二階段的青年教師,教學已初步形成風格,具備一定能力,學校可以重點安排科研指導項目保證他們教學科研平衡發展,如指導學生進行“大學生挑戰杯”等競賽。對于第三階段的青年教師,學校可以有針對性的安排他們承擔一定的指導性工作,如對新入職教師進行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指導,使其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基金項目]2018年度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教育教學研究教師發展專項課題“‘新時代’地方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2018YJ0002);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高校‘五位一體’綠色教育研究”(ZD201807)
參考文獻
[1] 林曦云.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J].教育評論,2015(08).
[2] 雷煒.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特征、現狀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4).
[3] 孟祥海,徐春明等.高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能力培養的措施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8(04).
[4] 徐偉麗,何勝華,楊林.研究型高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途徑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03).
[5] 王珍.國際化視野下普通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03).
[6] 牛海彬,白媛媛.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