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立 黃斯琪 夏丹 孟媛 朱倩穎
[摘 要]統計學是一門建立在海量數據上的學科,樣本數據的量越大、種類越多元、離散度越高,則通過統計學算法與模型分析得出的宏觀經濟預測結果越精準。而互聯網的出現,讓全球數據庫建設成為可能,極大地促進了統計學的發展,也讓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的水平得以進一步提升。但是同樣的,用于宏觀經濟分析的數據越多、類型越多樣、離散度越高,則統計分析的難度和工程量越大,因此有必要加強基于大數據的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研究,加深對于數據的了解與認識,更好地利用和挖掘數據的價值。文章首先闡述大數據時代給宏觀經濟監測帶來的變化,進而指出大數據在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中所能起到的具體的作用,最后為了提高數據的價值利用水平,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以增強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的能力,實現文章的研究目標,推動經濟的繁榮與穩定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 宏觀經濟 經濟監測 經濟預測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志碼:A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科技背景下,萬事萬物之間都有了或多或少、或隱或顯的聯系,被一根叫做數據的“線”牽引著。這些大量的數據集合在一起共同組成了全球數據庫,暗藏著人類社會未來的走向和發展密碼,因此數據信息已經成為21世紀獨有的寶貴財富[1]。尤其是對于統計領域而言,大量的數據是統計學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助力,也是分析和預測宏觀經濟走向的憑借和倚仗,但是數據量越大、數據之間的離散度越高,經濟監測與預測的難度就越高,因此有必要加強基于大數據的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研究,增強大數據分析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從數據當中篩選和提煉出所需要的信息,讓其為國家經濟發展以及行業進步起到指導與促進作用。
一、大數據時代給宏觀經濟監測帶來的變化
(一)樣本數據更加多元與多樣
大數據時代,關于統計學的分析,不再局限于經濟數據,數據涉及的范圍正逐漸變寬,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數據也被納入了統計學分析的范疇,這種變化在經濟監測與分析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多元與多樣的數據種類的集合,使得人們不再從單一的利益角度進行考量,而是綜合經濟、生態、人文來進行經濟分析,衡量綜合價值,最終再形成決策。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便是基于這種大數據分析得出來的時代產物,既是滿足人類社會向前不斷發展的要求,也是統計學分析不斷進步的體現[2]。此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的海量集合與分析不再是政府的特有功能,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進入該領域,并且通過電子商務、自媒體、移動通訊軟件等形式掌握了海量的數據,這也是大數據時代數據來源的重要渠道,因此這些公司自然地加入到數據分析的隊伍中來,進行宏觀經濟的預測,以便更好地為自身、為行業、為國家服務。
(二)分析效率更加高效與順暢
統計學的分析建立在大量的數據之上,因此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變得更加完整、數據間的離散度更高,因此也讓經濟監測與預測變得更加高效與準確。其中的一個突出體現便是大數據時代更新和優化了傳統的統計方法與經濟預測算法與模型。傳統的經濟預測往往通過建立時間序列、截面或面板方程等幾個模型來進行,所選擇的數據完整度與離散度都存在局限性,因此得出的結果理論性較強,但現實指導意義有待商榷;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以應用大量模型進行研究,并應用完備而又全面的數據信息,還可以通過其他數據進行例證和完善,有助于經濟分析算法與模型的改進與優化,同時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因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宏觀經濟預測不再是朦朧的“玄學”,而成為一種可以計算出結果的“公式”[3]。
(三)結果要求更加準確與嚴格
互聯網的出現,促成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眾多擁有大量流量公司的成功,也讓人們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因此對于數據樣本的質量和數量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經濟監測與預測的結果準確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大數據時環境下,對于宏觀經濟預測分析而言,借助大數據,能夠對少量信息的實施動態化獲取,進而提升了信息獲取能力,因此人們對于宏觀經濟的預測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一地、一域、一時,而是謀求整體、長遠、持續的發展。此外,借助現有的科技力量,可以對數據進行智能化的獲取與分析,能夠為實現準確的經濟預測分析奠定基礎,并在降低分析人員工作壓力與難度的基礎上,提升了分析的效率,為充分實現宏觀經濟分析的作用與價值提供了保障。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經濟分析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但人們對經濟監測與分析的結果精準度要求更加嚴格。
二、大數據對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的作用
(一)對當下宏觀經濟有更為精準的了解與判斷
鑒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用于宏觀經濟分析的樣本數據數量更加龐大、類型更加多元,因此得出的分析結果相比較傳統的經濟分析而言準確性更高,能夠對現階段的宏觀經濟進行更加精準的了解與判斷。這主要是因為,要評價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態,除了對目前的經濟增長態勢進行判斷之外,還需要結合宏觀經濟發展史以及時代特點,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發展狀態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相應的評價,最終采取與之相對應的行動。而要得出精準的宏觀經濟分析結果,便需要更加多樣的數據以及豐富而先進的經濟理論,并且能夠在得出的眾多研究結果中進行把握和選擇[4]。如果不能準確地評價當前的經濟狀態,那么對經濟形勢的未來發展進行預測或預警更是無從談起。
(二)對宏觀經濟可能存在的風險更早發現與識別
由于利用大數據能夠對當下宏觀經濟有更為精準的了解與判斷,因此大數據能通過具體監測與分析的結果判斷宏觀經濟運行態勢是否正常,自然能夠對宏觀經濟可能存在的風險更早發現與識別,以致在宏觀經濟發生重大轉折之前實現預警作用,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可能地規避和化解風險。例如:國家銀行采取的利率上浮或者關稅調整,都是基于宏觀經濟監測與分析之后而做出的具體行為,以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促成經濟繁榮。因此,通過對大數據進行經濟分析,常常能夠從一些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中發現經濟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使得這類變量構成了宏觀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或指示器,用于宏觀經濟的調整與管控[5]。
(三)對宏觀經濟調控的結果得以及時掌握并處理
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動態進行預警并不是宏觀經濟預測分析的終極目的,其終極目的是對經濟運行中的不正常狀態進行及時調控,使經濟運行正常發展,因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們得以通過對宏觀經濟的監測與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行為,維護宏觀經濟的穩定。反映調控效果的指標應該具備的特征是:這類指標的內容應能及時地反映出經濟系統投入產出量的變化。宏觀調控的常用手段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財政手段,如改變財政對基本建設的支出、改變生產率、改變政府的公共支出等;另一類是貨幣手段,如變更貸款投向和貸款數量、改變利息率水平、變動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等,這些都是針對宏觀經濟監測與分析結果而做出的具體的調整和決策行為[6]。宏觀經濟調控的目的是改變經濟系統的投入產出量,使系統的運行能保持常態。大數據環境下進行宏觀經濟預測分析可以及時反映出宏觀經濟調控的效果。
三、利用大數據增強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能力的建議
(一)國家層面營造更好的科研環境與統計環境
要進一步提升大數據的利用能力,增強宏觀經濟檢測與預測能力,國家層面需要營造更好的科研環境,例如:制定和頒布一系列有助于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釋放信號,吸引和聚攏國內,甚至國外知名的數據分析企業入駐,從而起到帶動和提升作用。此外,還需要增加數據產業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增設數據產業方面的科研項目,營造良好的科學分析環境,為宏觀經濟預測奠定基礎和保障。同時,在大數據時代營造良好的數據科研環境,還需要加強不同學科、不同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此國家應采取措施創造合作的機會,借助多領域合力突破數據統計技術的瓶頸,提高宏觀經濟監測水平、提升宏觀經濟預測準度,使其更好地為國家經濟發展發揮引領與帶動作用。
(二)社會層面加強大數據統計與分析平臺的投資與建設
提升大數據分析與利用能力,除了國家層面需要發力之外,還需要通過市場帶動加強大數據統計與分析平臺的投資與建設,這也是國家層面采取措施形成的市場效應的體現[7]。因為有越來越多數據分析行業的利好政策出現,社會資本認識到國內市場發展形勢的變化,了解到大數據產業的廣闊空間,因此開始踴躍參與,紛紛開始調動資金進入大數據產業,如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再如近期令華為成為世界焦點的5G技術的研發成功,都是社會資本不斷發力的體現。此外,社會資本在大數據統計與分析平臺方面的投資與建設,也彌補了國家宏觀經濟數據采集方面的薄弱之處,有助于國家更好地發揮“看不見的手”的宏觀調控作用,進而反作用于市場,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共同助推大數據產業的進步與發展[8]。
(三)教育層面培養出更多的經濟數據統計與分析人才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無論何種科技、何種技術,都需要科研人員來進行研發,也需要人才來具體執行和使用,這樣科學的力量才能充分發揮。宏觀經濟監測與分析亦是如此。在大數據時代,只有對數據有敏銳的觸感,對于數據分析技術和算法掌握得足夠充分,才能順利地挖掘出數據的價值,尋找到大數據的寶藏[9]。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領域的教育實力,培養出更多的經濟數據分析人才,不斷提升我國的科研實力,為大數據產業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人才。如此既能實現人才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也能為大數據產業的長遠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保障和基礎。
四、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加強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方面的研究,是國家發展、行業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而以大數據為服務依托和發展根本的行業在未來亦是大勢所趨,必將形成一種新型的行業類型,因此該研究具有經濟意義和社會價值。文章以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為研究方向,首先指出大數據給宏觀經濟監測帶來的樣本數據更加多元與多樣、分析效率更加高效與順暢、結果要求更加準確與嚴格三方面的變化,進而指出大數據在宏觀經濟分析中所能產生的具體作用,包括對當下宏觀經濟有更為精準的了解與判斷、對宏觀經濟可能存在的風險更早發現與識別、對宏觀經濟調控的結果得以及時掌握并處理三個方面,由此提出需要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教育層面增強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能力的建議,如營造更好的科研環境與分析環境、加強大數據分析平臺的投資與建設、加強人才建設等,以提高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利用大數據的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永鴻,唐斯琪,于娟.大數據時代宏觀經濟與微觀企業的行為聯接[J].中國市場,2015(8):88- 89.
[2]官思發,孟璽,李宗潔,等.大數據分析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J].情報雜志,2015(5):98- 104.
[3]王琳.多維大數據序列相關性分析方法在宏觀經濟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14(9):84- 86.
[4]文桂江,李昕.大數據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數據的沖突與協調[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5):67- 71.
[5]劉漢,劉金全.中國宏觀經濟總量的實時預報與短期預測——基于混頻數據預測模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11(3):4- 17.
[6]馬小微.數據整合在宏觀經濟監測預測系統中的實現[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170- 171.
[7]陳龍,王建冬,竇悅.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宏觀經濟監測預測研究:理論與方法[J].電子政務,2016(1):18- 25.
[8]馮鵬程.觀計量經濟學的局限性,望大數據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J].經濟學家,2015(5):78- 86.
[9]劉濤雄,徐曉飛.大數據與宏觀經濟分析研究綜述[J].國外理論動態,2015(1):57-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