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應真
摘要:數學是小學數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也是實施和發展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則充分表明了小學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全新任務和更高要求。但是,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仍然存在,當前仍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沿用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導致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只是流于形式,從而抑制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健康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本文將從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提問、注重合作交流與聯系生活實際四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新課標視野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轉變單向傳輸式的教學傾向,改善學生接受學習的狀態,強調和倡導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參與各種特定的數學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數學本質和特征,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最終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發展提升。所以,在新課標視野之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全面地更新和轉換思想觀念,從現實學情出發,積極地探索各種科學、高效、創新的教學方法,以促進數學課堂的轉型和升級,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教學觀念往往直接影響了具體的教學行為,如果教師仍堅持應試教育等落后的觀念和思想,那么是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教學局面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首先就需要意識到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性,摒棄落后的觀念和思想,把握新課標的核心和本質并以此為教學思想,努力轉換角色和定位,做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更加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出自由、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緒,更加享受學習的過程。
例如,在教授《小數乘法》這部分知識時,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筆者轉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室交給學生,讓學生們感受學習的自由。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筆者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并且耐心指導學生們學習,當發現學生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筆者便會第一時間對學生們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們查漏補缺。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更新教學觀念,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優化課堂提問,激發學生數學思維
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推動教學進程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鍛煉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提問并不意味著隨意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并直接給出答案,這樣反而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優化課堂提問環節,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新舊知識之間的疑惑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興趣、思維水平來巧妙地設置問題,從而保證提問的啟發性、開放性。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自主思考、探究,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們的數學思維,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們設計了幾個課堂提問,讓學生們根據筆者的提問進行學習,問題如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積有可能是幾位數?也可能是幾位數?36與最小的兩位數相乘的積為多少?最大的兩位數與15相乘后,積為多少?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展開了思考,隨著學生們的認真分析與思考,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優化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注重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
合作是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和倡導的學生學習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合理地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具體來說,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保證每個小組整體水平的大致相當;其次,教師則應創設合作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動機,使學生在小組內展開溝通、討論與互動,實現合作學習,最終切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筆者注重學生們的合作交流。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將學生們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6人,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筆者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水平,進行合理的分組,使每個小組都有一至兩名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小組成員劃分好后,筆者為學生們布置探究任務,如下: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6厘米,在這兩條平行線之間作一條垂線,這條垂線的長度為多少?把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比原來的長方形周長大還是小?在一個等腰梯形中畫一條線段,可以將梯形分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什么圖形?任務下發后,各個小組立即展開討論,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學生們終于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合作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
四、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應用意識
生活是知識的來源,同時也是知識的最終歸宿。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要讓數學教學體現生活性,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加強生活與數學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注意搜集各種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的元素、素材,將其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充分還原和創設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場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授《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學生們的應用意識,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筆者在教學中融入了生活元素。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去超市購物,而在超市的各種商品的價格中,便存在著小數,一瓶可樂的價格為3.5元,一杯奶茶的價格為5.5元,那么數字中的小數點具有什么作用呢?這時,筆者引出本節課程的內容。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總之,在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縱深發展的今天,新課程標準儼然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革新的指引。所以,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之中,而是要積極地思考、分析、探索與總結,通過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提問、注重合作交流與聯系生活實際等策略的運用,來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轉型、升級,扭轉落后的教學局面,讓學生真正學會主動獲取知識、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最終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左有銀,左雙勇.新課標視閾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61-62.
[2]魯娜.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1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