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蓮
摘 要:小學教育是學生道德素養與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內容應該以學生的科學觀、價值觀養成為目標。本文就以小學數學課程中的道德教育的資源滲透進行分析,通過對道德教育內容與數學課堂的現狀的闡述,從而為道德教育資源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滲透提出有效措施,旨在為我國的小學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創造性教學資源。
關鍵詞:小學數學;道德教育;資源滲透
一、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內容
從當前的教學設施與教學環境來看,小學數學與道德教育資源的融合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的設計已經具有很好的可讀性與拓展性。教材內容不僅具有豐富多樣的數學應用資源,而且涉及到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建設內容,小學數學課程已經成為了學生了解世界的一種很好的平臺。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著名數學家的事跡介紹、我國的優秀數學成就、寓意深刻的數學故事等,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教材良好的學習能力后,還能夠讓學生從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提升愛國情懷、科學理論、道德觀念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學生道德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小學課程中的數學內容,還包含著思維邏輯、矛盾運動、實踐應用等事物變化規律,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科學價值觀、求知欲。具有嚴格理論支持的數學規律對學生的道德素養成長也有良好的效果。
從小學數學的內容來看,大部分都是與平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知識,對于道德教育資源的滲透也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可以從數學學習的根源上認識到學生生活中對于數學知識應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德育缺失現狀
從我國的教育環境上來看,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在整個小學階段都處于一定的空缺狀態,對于孩子的道德教育無非就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種,前者往往會有于家庭環境、父母能力、經濟狀況等因素出現很大的局限性,而學校教育對于道德教育的安排主要是在一些語文課程上進行部分應用,對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只是部分地區的應用,而小學數學作為每個學生都會涉及到的學習科目正式道德教育滲透的良好方式。但是從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數學教育更加傾向于教材中的顯性內容。甚至一些教學要求仍舊以學生的會寫、會算為目標,這主要還是由于學校與家庭對于道德教育在數學課程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出現很強的誤導性,其表現就是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混淆問題嚴重。其教師、學校、家長對于道德教育資源的滲透重視不足是影響德育發展的一大因素。
另外,從我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與道德教育的情侶來看,教師與家長對于學生數學與道德教育的發展過于追求功利性,對于教學內容的缺乏平衡性,很多教師認為在數學課程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內容會影響到原本的教學進度,其實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充分的教學時間,而且道德教育的發展也能夠為學生的提供更好幫助。另一方面很多數學教師并不預備道德教育的能力,很多教師在道德教育的應用過于刻板、生硬,難以發揮出學生對于道德教育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道德素養的參差不齊也為道德教育的滲透造成了很大影響。所以對于小學數學中道德教育資源的滲透在人員認識、教學設計上都需要進行改進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純粹以數學理論和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應該根據數學教材中的道德資源與學生的成長需求進行教學創新,比如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不感興趣,教師就可以通過道德教育的融入,改變學生的觀念。其實數學成績與德育兩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以小學數學課程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資源的拓展創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德培養資源。另一方面,學生道德教育發展也為數學教學的效果提升提供了很好的促進,很多學生通過數學課程中的道德素養學習從而具備了科學的數學求知欲。
三、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資源滲透途徑
(一)理論聯系實際
小學數學的課本知識很多都是來源于實際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數學教材內容的應用環境。換言之,道德教育在數學課程中的設計也與學生的日常勞動、生活有了更強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可以借助學生的生活問題為素材,小學數學的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在平常的生活中對于各種數學問題有更深的理解與解決。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應對各種問題時具有更加合理的應對方式,兩者在應用需求上的目標是統一的,例如小學數學中學習“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都會以學生平常的買賣問題作為切入點,比如規定鉛筆與鋼筆的價格后,以購買鉛筆與鋼筆的組合數量進行花費計算。這樣學生在學習了數學計算后,也可以了解到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在以后的買賣中也有了更強的自主性,既加強了數學課程與生活問題的聯系,也是對學生道德素養的一種有利的影響。
(二)豐富教學活動
當前的數學教材為了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對于教材內容的廣泛性、可讀性、應用性都有了很好的提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教育資源,很多數學問題的設計都是以我國的一些著名事件為基礎,這也是近幾年在數學教育向著應用型數學發展的方向。所以對于小學數學的道德教育資源的滲透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就最近的一些大事件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例如以我國貴州省超級望遠鏡的建設作為距離教學的切入點、以我國的經濟體量作為比較教學的條件等,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愛國情懷的感知。另外教師除了教材中主體數學內容的教學外,對課本中的一些數學介紹、人物介紹,也是道德資源融入的素材,比如在對圓周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知道祖沖之對于我國的圓周率發展最早領先世界1000年。
(三)開展唯物教育
道德教育資源的發展,除了本身的課堂教學外,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刻理解道德素養教育的內容,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就是因為學生對于數學內容沒有具象的認知,比如教師在講解數學排列、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純粹的方向數量教學,會使得學生出現混淆厭煩,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排隊問題作為實例,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排隊來進行數學的排列教學,數字的插入就是學生的插隊,教師通過這一實例的應用讓學生更加具體的掌握到數學方向與位置的知識。而且認識到在生活中排隊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問題都可以以學生的家庭環境、勞動學習、安全保護為素材進行教學,教師其實只需要教傳統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內容進行替換,就可以完成對道德教育的滲透,加強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守秩序、講文明懂禮貌及尊敬父母的道德數學課堂。
四、結語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數學定律、問題應用、數學拓展等都可以作為道德教育資源滲透很好的切入點。其教學內容的本身已經具備了道德教育資源滲透的條件,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做好對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
參考文獻:
[1]董芳,劉國棟.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所蘊藏的道德觀念研究———以人教版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02):17.
[2]張秋榮.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注重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125.
[3]劉展輝.論如何有效發揮小學數學教學中特有的育人價值[J].亞太教育,20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