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摘要:生物科學與人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實現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早已是大勢所趨。在組織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把握生物與生活的聯系,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以此為引導,在課中和課后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知生物、理解生物、運用生物,從而使其在學用結合下,提升生物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實現途徑
縱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將2003年版中的“注重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改變了“教學過程重視實踐”。這一改變更加突出了生活教學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引導學生掌握生活中生物現象,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立足課程標準理念,我在組織高中生物教學的時候,對傳統教學進行反思,嘗試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以此為引導,在課中和課后踐行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既能掌握有價值的生物知識,又能對所學的生活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實現學以致用。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眾所周知,教學目標是教師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導向,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其都是要服從于教學目標的。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生物教學的實用性,所以,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應當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生活教育思想滲透其中,從而實現生活化教學。那么,我們要如何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呢?一般情況下,我在布盧姆的歸類系統的引導下,將生活理念滲透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之中。以“細胞中的糖類”為例,我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了這樣極具生活性的教學目標:
細胞中的糖類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一說糖類有哪些種類,其所產生的生理作用有哪些?脂質的種類有哪些?其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2.能力目標:自主利用多種途徑,如網絡、書籍、報刊等搜集與糖尿病、肥胖癥有關的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能認識到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又要掌握養成良好生活的方式的方法,同時認識到生活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如此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搜尋與教學有關的信息,同時在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把握生物與生活的關系,為其在生活中運用生物科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僅有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引導還是不夠的,為了有效地實現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教師還需要靈活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經常使用講授式、討論式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生物知識。但是,在生活教學實現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生物與生活的聯系,探索更多新穎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的熏陶下,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積極投身生物探究活動,在主觀能動習慣的發揮下,透過生活掌握有價值的生物知識。以“分子與細胞物質跨膜運輸”為例,我在組織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結合此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如用鹽腌制胡蘿卜條,一段時間之后,胡蘿卜條的體積變小了。生活現象一經展現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少學生在已有生活經歷的驅使下,對為什么胡蘿卜條體積變小此問題產生探究興趣。然后,我則把握教學時機,將本節課的內容自然而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順利地將其帶入新知探究活動之中,使其在新知學習過程中探尋生活現象原因。除此之外,我們所使用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是需要實驗來完成的。所以,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還會給予學生親手操作的機會,使其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生物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
三、課后作業生活化
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生生物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生物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受應試的影響,往往在課后為學生布置練習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如此作業形式,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到了題海戰術之中,不利于其生物應用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我在組織生物教學的時候,將生活作為生物知識的歸途,以練習題為基礎,為學生設計實踐探究活動,以此引導其回歸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做到學以致用。以“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整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說一說每個人每天所需要的糖類、脂質、蛋白質的含量是多少,并以此為基礎,為自己和家人制定科學的膳食搭配。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把握生物科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以此引導生活教學,使學生在生活教學方式應用的過程中,參與生活體驗,掌握生物知識,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性作業中,加深理解,提高生物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海晶.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62+64.
[2]牟紅春.例析如何實現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J].中學生物教學,201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