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蘭玉
摘 ?要:眾所周知,語文這門課程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學好語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然而當前很多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均存在各方面的問題,不利于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導致最終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當中可謂十分關鍵。本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核心的研究內容,從下述幾個不同方面展開闡述和分析。該研究以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作為主要的目的,進而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作用。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由于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壓力很大,導致很多人產生了心理健康問題。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均處于成長的時期,面對一定的學習壓力,學生易于出現心理問題。而語文屬于主要學科之一,關乎到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當中,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有益的,達到了既定的教育目標。鑒于此,深入探究與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顯得尤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注重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深度挖掘
為了實現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當中的目的,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深度挖掘。對于小學語文教材而言,其中包含了諸多類型的內容,以人物介紹類型的課文教育意義最大。為了增強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教師在講解這類型的課文時,通常會搜集很多相關的資料內容為學生展示。例如:教師講解小學六年級語文人教版《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時,在向學生介紹張思德同志的光榮事跡之后,指出其身上所具有的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說明了其死的價值,讓學生們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優秀品質,從而向其學習。同時為學生們展現更多具有美好品格的人物,借助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將雷鋒、焦裕祿等先進個人的故事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看和學習他們的光榮事跡,進而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端正思想和學習態度,學習他們身上高尚的品質,以從中受到鼓舞,樹立自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和情緒,保持身心的健康成長,達到既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二、創建積極愉悅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開展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為了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學時,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們對于事物的認知水平,面對困難是否具有積極的態度,價值觀正確與否,人際關系的處理情況,等等。如此,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能夠對其進行鼓勵,使其自信心獲得提高。因此,通過為學生創建一個積極愉悅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逐漸學會獨立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懷念母親》這篇課文的時候,在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的同時,為學生們播放相關母愛方面的電影,營造一種情感共鳴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們通過觀看之后,從中了解到母愛的偉大。對于一些和母親關系不好的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教育,使其認識到母親的偉大,從而學會回報母親,感恩母親為自己的付出,并切實為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類型的困難與險阻,讓很多內心脆弱的學生無法承受與解決,形成心理健康問題。所以,通過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并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語文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保持樂觀的態度,消除不良的情緒,讓學生們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基礎上,學會樂觀看待事情,面對困難不再退縮、畏懼,而是更加自信,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解決。在此過程當中,使學生們的心理更加健康,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道德素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
結論:
從此次論文的闡述與分析當中,不難看出,深入探究與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顯得尤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本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核心的研究內容,從下述幾個不同方面進行了展開闡述和分析:注重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深度挖掘、創建積極愉悅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希望此次研究和分析的內容與結果,可以得到有關小學語文教師人員的關注和重視,并且從中獲取一定的啟發與幫助,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成效,以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孫艷清.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25(13):150-155.
[2]王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華少年,2018,140(28):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