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能芬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行業開始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學習習慣和興趣的培養,嚴格的來說,一個人只有在對某一事物有絕對興趣的時候才會開始主動并積極的去研究去實踐,從而在這種不斷實踐中找到自身為之努力的意義和價值。本文針對當下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入手,并對數學教學中相關知識點作出舉例說明,為后續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良好習慣
引言:小學階段是學生好奇心最重的時候,同時也是學習知識最后的時候,教師教學中能把握住孩子的好奇心,并能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興趣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拿數學教學來說,針對不同的知識點,純理論教學會使孩子失去興趣,從而不愿去聽講,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要創新立奇,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根本提高。
一、課堂教學中多多創新立奇,啟發求知欲望
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啟發求職欲是促使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有效保障,針對求知欲,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就要創新立奇,抓住孩子強烈的好奇心,然后趁熱打鐵,把課程知識及時輸入,讓學生帶著欲望去學,去主動接受。像在講解知識點認識圖形的章節中,首先要把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基本形狀在黑板上畫出來,告訴學生圖形名字的含義,然后接下來讓大家發揮開動腦筋,說一說這些圖形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和這個一樣,首先,舉例課桌,課桌和長方形是不是很像,是不是有兩個邊比另外兩個邊要長,學生在感知和自己所接觸的東西息息相關時,就會越來越好奇,繼而讓他們對應的去找什么和三角形很像,以及正方形,再有就是圓形,拋出問題,媽媽平時在廚房給我們做飯用的鍋是怎么樣的,還有吃飯的碗和盤子是不是都是圓形,這樣一來學生聯系到自身生活,能快速明白不同圖形的特點,最后老師做總結性的概括,把各圖形的含義再解釋一遍,既能讓學生結合自身體會又能繼續后文的教學。這樣通過課堂創新,讓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更真實和更具趣味,學生在好奇心的基礎上,會逐漸深入思考,并在后期的學習中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更讓教師在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上得心應手。
二、結合實際知識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教學要把課本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利用生活現象開展相關情境教學,把學習氛圍營造的盡可能溫馨和貼合實際,數學教學更是如此。以數學課程知識的分數教學為例,怎樣讓學生理解“一半”、“平均分”的概念和意義,首先我們要找到學生的興趣源頭,像平時接觸的衣食住行等,準備好大小不同的糖果,針對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幾個同學進行分配,但糖果大小不同,獲獎學生在得到糖果獎勵時,會激發其他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獲得糖果獎勵的幾個同學之間會相互比較,對于大小存在疑問,這個時候把知識點和學生的親身體會結合來講解,學生既能很快掌握知識的含義,更能提高班級的學習熱情,情緒的帶動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以點帶面,最后達到教學的目標。這種結合實際生活開展的情境教學,就是激發學生興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三、調動學習情緒,培養學習習慣
興趣往往能決定人對某一事物的根本變化,對于不感興趣的東西有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有所收獲,這就意味著興趣教學已是當下教育形式的必要創新[1]。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最容易調動,興趣最容易引領,通過教學經驗和社會實踐經驗將學科知識合理有效的放到課程當中,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多多處于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學習興趣會更加高漲,此外針對相對簡單的知識點,先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然后分小組進行比拼,看誰對知識點講解的到位,就給予一定的表揚,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以及競爭學習都是學習興趣和習慣最有效的途徑。
好學生往往都是夸出來的,這在學校教育中屢見不鮮,小學生單純且具有一定的虛榮心,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大力實施評價教學,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學生也會因為自己獲得的榮譽而不斷堅持自我,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2]。例如在數學作業的批改當中,多數老師在批改學生課堂作業時只是單一批改對錯,學生在拿到作業本后,面對這些紅色對錯號沒有過多感觸,如果在全對的作業旁邊“你的作業完成得很好,字跡很棒”,作業不規范的旁邊批上“寫字水平提高的很快呢,但是做題格式方面還要在努力努力哦”等,學生不僅感覺自己的作業得到認可,無形中也讓孩子養成了堅持這種正確書寫作業,回答問題的習慣,好習慣也是夸獎中潛移默化生成的。另外,作業總的結束批語中,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圖案或貼花表揚,學生在得到表揚后,會積極炫耀自己,這既能讓沒獲表揚的同學積極努力爭取,也會勉勵受表揚的同學再接再厲,一舉兩得,對待學生的夸獎要毫不吝嗇,這樣才能在鍛煉學生課程知識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小學數學課程看似只是邏輯性的一門課程,但要結合實際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卻是一項重視積累、重視文化沉淀的課程,教師既要有專業素質,也要有隨機應變,激發學生興趣點的能力才行。
結語:總的來說,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是扮演者重要角色的,教育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去培養,不斷的訓練,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持之以恒的能力,并遵循學生不同時期心理活動的規律,有效的將課程知識和學科特點結合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創造適應學生當下發展的教學情境,小學數學課堂上更是如此,利用數學和生活中的緊密聯系賦予數學鮮活的生命,并在教學過程中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只有把學生的好奇心、興趣逐個激發,才能讓學生有強大的求知欲,從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穩步前行。
就像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所以人在小的時候就應該通過教育從而培養出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孩子思想最為單純的時候,小學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教育不僅是育人更是育才!
參考文獻
[1] 王會.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8,89(38):96-96.
[2] 屈樹寶.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 好家長, 2018,34(22):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