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摘 要: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產生語言理解能力,文章的分析思考能力,衍生精神上的高尚追求,體現出小學生的純真無邪。閱讀可啟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獲得多層次的精神感悟。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習慣、態度,在閱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閱讀的信息產生無盡的聯想,在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到語文的美妙,形成獨立的閱讀意識,能夠在課內課外積極地展開閱讀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打好閱讀基礎的關鍵時期。此時教師應在閱讀環節因材施教,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式和技巧,分別在不同的時間與環境下,能夠展開獨立的閱讀思考,將閱讀的知識與聽說寫幾個環節的任務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消除閱讀的障礙,養成閱讀的習慣,將閱讀當做是家常便飯,不再視閱讀為學習任務,而是一種消遣與自我放松的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閱讀觀點,獲得深刻的閱讀體會。
一、深入解讀文本,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閱讀中學生不容易感知深刻的語文內涵,需要教師適當地指引,讓學生了悟文章的深層次寓意。教師可解讀文本,并引導學生提綱挈領的分析文章線路,能夠將問題抽絲剝繭,化解為較為通俗易懂的內容。在美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應有明確的定位,避免學生偏移閱讀思考的軌道。教師應讓其盡可能地挖掘出閱讀的素材信息,一直有較為明確的閱讀目的,從而結合課堂有限的時間去分析知識點,獲得深刻的情感聯想。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學目標如果確定為“懂得尊敬老師”這樣的目標就比較模糊,不如改為“知道老師的辛苦和對學生的疼愛,并能說說自己要怎樣尊敬老師”這樣的目標就更為具體,學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巧妙引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的篇幅有的較長,教師應提取出其中較為有趣的元素,讓學生對閱讀先產生興趣,對于整篇的閱讀主題有一定的思路,進而在原文尋找答案。在具備較大好奇心的狀態下,學生的語文閱讀探索欲望也逐漸膨脹,這時候學生表現的通常較為主動,課堂的氣氛也較為輕松。教師應該搭建起學生和閱讀作品之間的階梯,轉變以往教學的單一結構。教師不僅需要深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性的探究,而且要添加新的教學形式。對于小學生,教師應以培養興趣和學習意識為先,勢必需要讓孩子帶著興趣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地使其學進去,利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閱讀教學也能督促教師,實時更新知識庫,實現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雙贏。比如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像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三、加強朗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過程應該是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認真地讀,理解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言語文字的優美。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量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要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化特征、心里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既有利于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后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于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分工合理、內容恰當。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如有的負責學習記錄,有的負責朗讀,有的負責質疑,有的負責解惑等等。各種角色還要定期輪換,這樣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各種鍛煉。而選取合作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價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評估性,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不可過于泛濫,防止學生流于形式。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其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對于閱讀方面的教學,它作為小學語文的核心部分,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知、分析以及表達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愛民.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3):72.? [2]竇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14):127.
[3]劉鳳玲.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課外語文,2016(19):127-127.
[4]張悅.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名師在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