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小學是學生在未來學習中打牢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社會及學生家長也時常關注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觀念;解決問題;合作協同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教改措施不斷深化,上級主管部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中學到知識,還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因此,我從教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合作協同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研究。
一、樹立以生為本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部分地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達到考試高分的目的,站在臺上“口若懸河”的對教材重點、考試難點等內容進行講解,其他課本內容只是一概而過,枯燥乏味的數字講授,對正處于兒童時期的學生來說,無疑是聽天書一般,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缺乏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數學認知能力,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分數乘法”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體育場情景,我先在學生面前進行原地起跳,然后組織3名學生在我的起跳點原地起跳,得出我的起跳距離時2米,3名學生分別起跳距離為1米、1米、1米,我根據起跳距離向學生提問:“這3名同學是老師起跳距離的幾分之幾?”讓學生獨立審題后嘗試作答:“老師,這3名學生的起跳距離是老師的。”“很好,那這三名學生相加的話,是老師起跳距離的幾分之幾啊?”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做法:分式連加法和分式相乘法。果然在計算結果中一部分學生用:++=1。另一部分學生x3==1。“不錯,你們計算的都是正確的,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感覺哪種計算方式更簡便呢?”通過公式的展示,學生一口同聲的說:“乘法更簡便。”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我引導學生進行本節教學內容的學習。
二、結合教材緊密聯系實際,增強解決問題能力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應培養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結合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實際,運用實際生活案例,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設計生活問題,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比”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從生活中獲取比的意義,我結合教材內容,借用身邊的例子向學生講授比的意義,我向學生提出問題:“老師今年39歲,小明同學今年13歲,教你們語文的小高老師今年26歲,同學們,你們從這三項數據中能得到什么數據?”學生很喜歡小高老師,在聽到有老師的消息后,積極的對這三個數字進行對比研究:“老師你比小高老師大39-26=13歲,小高老師是小明年齡的26÷13=2倍。”等等,學生們都興高采烈的舉手回答,我給予學生贊揚的同時,引出今天的主題:“關于年齡之間倍數關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還有一種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法-比。”學生在我們引導下,紛紛投入到本節可的學習中。通過對身邊人物年齡大小的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日常的緊密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同時,運用設問的方式,讓學生在數據中發現問題并去解決問題,增強學生運用數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尊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提升合作協同能力
在學生這個大集體中,受家庭因素、教育程度、知識水平等因素影響,必然在學生集體中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要認清個體差異的存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兼顧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討論,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例如:在“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投影,把本班的學生性別、身高、體重等信息打亂放置在圖表中,并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按照學優生帶領學困生的方式,對本班學生的總數、男女、身高前10名,體重前10名的人員進行統計,看誰計算的準確?聽完問題后,小組組長立即向組員分派任務,每人負責一項統計,期間如有疑問可向老師咨詢幫助,教室內學習氛圍濃厚。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打亂分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一步的掌握和鞏固,也利用統計數據的復雜程度,讓學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培養團隊意識,提升協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對學生認知社會、發育成長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項長期堅持不斷努力的教學工作,希望廣大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手法,為學生學習數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麗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3):314-314.
[2]佚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M].2006.
作者簡介:姓名,王萬才,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1984年3月參加工作,鄉村從教35年),出生年月,1965年5月,性別,男,籍貫,甘肅省康縣,工作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康縣三河壩鎮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小學數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