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
摘要: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這在中國歷史文化中一直都是重點。古人甚至有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說的就是培養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現代社會,在小學教學工作中落實文明禮儀培訓更是成為普遍共識。本次研究機遇小學中的文明禮儀習慣培訓進行討論,分析了小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分析了學校在文明禮儀教育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并針對性的給出應對策略,相信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研究
做好文明禮儀的培訓,這不僅是傳承傳統美德的要求,也是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素質素養的需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在這一階段中養成的習慣和觀念往往會根深蒂固。因此,及時在小學階段進行文明禮儀的培訓,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1小學文明禮儀習慣培養的難點和不足
1.1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差。小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尚未長大成人,連基本的價值認知也沒有形成。因此,小學生做很多事情都是無意識的,在言行舉止方面缺乏周全的考慮和基本的道德自律。比如上課胡打亂鬧開小差,打擾其他同學聽課而不自知;或者亂扔果皮,講臟話罵人等等。對于這些行為現象,小學生往往沒有辦法很準確的去分辨對和錯、好與壞。
12.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難以隔絕。小學生所處的環境也會對其言行舉止等產生直接影響。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愛說臟話、不講文明、不注意衛生等情況。比如吃東西不洗手,隨便用手抓食物,隨便摘花或者亂扔垃圾等等。這些現象在公園、廣場、車站、學校、商場等各種場所都普遍存在。因此,小學生耳濡目染的環境會對他們造成誤導,導致小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1.3教師的教育引導效能偏弱。在小學教學活動中,對于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關注度不夠高,監督與引導效能不夠強。很多老師對學生的灌輸和約束主要體現在課上,不允許小學生在上課期間胡打亂鬧,做出不文明的行為;但是在課下老師們對學生的關注就會下降很多,有同學不文明或者不禮貌的現象也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引導。這就導致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缺乏自律自省,逐漸會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2針對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培養的策略
2.1明確標準,讓學生分清好與壞、對與錯。缺乏基本的辨識能力,不會分辨一些行為現象是對或錯、好或壞,這是導致小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表現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老師在進行日常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學生去建立一個評價標準,能夠對某些行為現象做出對錯、好壞的評價。老師可以采取列舉不文明現象的方式,將小學生中常見的不文明行為現象寫下來,或者專門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制作成選擇題、填空題,讓學生們對各種行為現象進行分辨,打出對或者錯。通過這樣的做法,意在增強小學生對于各種行為現象的分辨能力。要保證小學生在看到有人亂扔垃圾的時候知道這是不對的;在看到有人說臟話的時候知道這是不應該的。先確保學生具備自我分辨能力、判斷能力,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備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意識。
2.2開展“文明禮儀面面觀”活動。按照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如果老師一味的強調學生要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估計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小學生并不具備那樣嚴謹的自律意識和紀律觀念。讓他們自覺地去遵守文明禮儀,這很難獲得小學生的積極配合。所以老師可以嘗試用一種逆向思維方式,讓小學生之間形成互相監督的氛圍。
比如在班會上,老師可以發起一場“文明禮儀面面觀”活動,邀請學生自發的將生活中、學習中、課堂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現象說出來。比如某某同學在上課的時候削鉛筆,把鉛筆屑扔了一地。其他的同學就可以在班會上指出來,“我發現有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亂扔鉛筆屑,把地面都弄臟了,這就是一種不文明現象”。通過這樣的做法,不需要去提到底是誰做了不文明的行為,但做這個事情的學生自己心里很可能就會自我對照,然后意識到自己做的不文明現象被別人發現了。通過這樣的舉措,意在讓小學生的班級里形成一種良好的相互監督氛圍,讓小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隨時都可能被其他的同學看到,從而自覺地加以抵制,避免被其他同學檢舉出來出現尷尬的事情。
老師還可以發起“今天我要夸夸他”活動。在班級后面的黑板報上開辟一個角落,學生在發現班級里出現值得肯定的文明現象之后,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寫下來,作為一種鼓勵。比如某位同學主動幫助值日生打掃教室,這種行為被寫到黑板上就會成為一種激勵和認可,也成為一個榜樣。激發小學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自發的參與到文明行為、文明現象的觀察、踐行中去。這樣一來也有利于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
2.3老師可以以身作則的參與到文明禮儀行為的踐行中去。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是導致小學生行為不文明的重要原因。為此,老師可以力所能及的為學生去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就要求老師自身先要成為文明禮儀現象的傳播者、踐行者。無論是在衣著服飾、言行動作方面,還是在教學的儀態、講課的作風等方面,老師都要做出表率。
老師還可以將文明禮儀的教育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比如在語文課上,老師在講到《日月潭》等描寫旅游景點、城市風光等的課文內容的時候,可以將課文內容和文明禮儀聯系起來。要告訴大家,旅游景點的美妙風光是需要大家用良好的文明禮儀來維護的。要告訴小學生,亂折花草、亂寫亂畫、亂扔垃圾等現象都是不文明的,都是在破壞景區環境,都是不被允許的。在寫作或者口語交際訓練中,也可以將文明禮儀方面的教育當做一個主題來進行,要讓學生發散思維,自發的提高對于文明禮儀的認識,積極踐行文明禮儀。這樣的教學才能更加的深入人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2.4開展家校合作互動,提高文明禮儀教學質量。小學生住校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要回家,和家人、鄰居等的接觸也比較多。這就導致學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弱化在校內學習的效果。因此,老師可以嘗試和學生家長建立家校互動機制,共同致力于學生文明禮儀的引導。這需要家長們自發的做好日常言行舉止的管理,給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并及時糾正小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現象。通過這樣的家校互動模式,可以更好的優化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不過,習慣的養成貴在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分鐘熱度。所以,老師和家長們還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切實負起監督引導的責任。
3結語
小學生就像正在成長的一株幼苗,它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會長歪了成為無用之材。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看到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將這項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讓學生意識到具備良好文明禮儀習慣是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相信在老師的教導指引下,這些具備良好文明禮儀素養的學生會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白天帥. 淺議通過感恩教育培養小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有效策略[J]. 學周刊, 2017, 4(4):95-96.
[2]吳庭江. 讓文明禮儀之光照亮校園——淺談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教育[J]. 學苑教育, 2017(18):84-85.
[3]龐毅. 創和諧校園,促小學生養成文明禮儀行為習慣[J]. 新課程學習(下), 2012(3):129-129.
[4]劉興權. 傳承中華文明禮儀 奠定學生美好人生——淺論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培養[J]. 新校園旬刊, 2017(10):11-11.
[5]李虹.傳承中華文明禮儀 奠定學生美好人生——淺論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培養[J]. 科普童話, 201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