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玲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持續深入,對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具備相應的音樂賞析能力,感受音樂帶來的美的體驗。為此,教師需要綜合分析當前學生的具體音樂學習興趣,以及學生日常聆聽音樂的類型。通過結合課本教材的相關教學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對相關音樂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
關鍵詞:學習音樂;提升;賞析能力;教學研究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習最基礎的音樂知識,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音樂基礎。其中,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音樂賞析能力上來,通過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賞析水平。為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指導學生拓展相關的音樂賞析內容,并為學生篩選合適的音樂作品,指導學生正確賞析音樂藝術的方法和思路,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一、創設良好音樂教學情境
在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環境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為此,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和分析,決定采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指導,用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美的感知能力,所以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對音樂之美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同時,基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基礎,并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教師能夠找到最佳的音樂教學情境,使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過教師創設的相關音樂化學習情境,以及播放音樂對學生情感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從歌詞到旋律再到意境,進行全方位的感悟。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經典曲目《搖籃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安詳靜謐的音樂賞析環境。同時,配合教師的相關文字朗誦,能夠使學生沉浸在教師構建出的音樂賞析情境中來,切實增強學生欣賞音樂所獲得的愉悅感。通過教師為學生創設的相應音樂賞析情境,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音樂內涵的了解。同時教師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進而使得學生傾聽大量的音樂作品,切實提升學生對于音樂內容的感知能力,使學生和音樂創作者產生更深的共鳴。
二、利用信息手段展開教學
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期間,應當培養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這樣學生才能夠緊緊貼合教師的教學思路,對所學音樂內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決定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通過采用信息技術結合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將原本平面化、單一化的教學內容,采用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展現出來,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為此,教師結合相應的教學信息化創新,將原有的音樂教學內容和多媒體的教學展示相結合,為學生營造更加深刻的音樂賞析印象。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經典名曲《百鳥朝鳳》時,可以結合相應的視頻內容,引導下學生進行相應的音樂賞析。首先,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音樂思維進行教育引導,通過為學生展示若干不同樂器所模仿的鳥鳴聲,使得學生可以清晰理解相關樂器在樂曲中所表達的形式,以及其對應的不同情感。而后,教師為學生展示相應的視頻資料,結合教師講解的相關樂器表現形式,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之美。最后,當學生再次聆聽類似音樂內容時,會下意識聯想到相關的音樂畫面,同時生發出對應的情感,切實提升了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賞析水平。
三、篩選優秀作品進行培養
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篩選優秀的音樂作品,指導學生對其進行細致深入的賞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相關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故而,教師通過綜合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因素,為學生篩選出諸如:《十送紅軍》、《瀏陽河》、《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等經典音樂作品。通過教師為學生推薦的音樂作品,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聽覺體驗,進而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受到熏陶。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充分品鑒優秀音樂作品的藝術元素,使學生自己對于音樂有獨特的審美,切實增強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為學生播放經典二胡曲目《賽馬》時,學生便可充分調動自己之前的音樂賞析經驗。按照樂曲的節奏、旋律、曲風等特點,進行細致的評價和欣賞,從而使自己對相關樂曲的內涵理解更加深刻。教師通過精心準備音樂教學內容,增強音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感受音樂之美,提升了自己的音樂品鑒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所學音樂內容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為學生篩選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賞析,切實提升了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蕾.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的作用[J].才智,2019(23):163.
[2]葉曄.融美育于小學音樂古典詩詞作品的教學中——以六年級“古風新韻”單元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Z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