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利
隨著新課改的陸續展開,小學語文的改革更加符合新時代發展觀的需要,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摒棄了傳統的“死記硬背”方式,強調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強化他們的寫作能力。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要求。同時,還增加了對作品文藝美學、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的品評。這將培養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道德修養和審美意識。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強化語文閱讀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注重寫作與實際生活結合,素材要來源于生活
讓學生了解語文作文的實際意義,最終將所學知識適用到社會實踐中,它是一門實際應用非常廣泛的課程,強調語文的社會屬性。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以必修課教材的教學為中心,內容顯得狹窄,有時也有點陳舊,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夠補充必修課課堂教學的不足,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來源于生活,因此要正確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內容,將語文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學習現代教學方法,將語言與生活案例聯系起來,突破以往的應試教育桎梏,逐步轉變為“生活化語文”。
二、加強語文寫作能力的訓練
語文,可以分為閱讀和寫作這兩個重要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能力,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學生通過豐富的閱讀獲得的信息,理解材料的內涵,并通過不斷的積累激發寫作欲望,有效提高寫作水平。在學生閱讀時,教師以指導為輔,學生的理解能力會得到有效的提升。通過不斷的閱讀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作水平就會獲得相應的提高,語文教學工作也會得到推進。在閱讀方面,態度上要重視、行為上要予以鼓勵。閱讀,是一項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活動,加強閱讀訓練并不是通過加強口號的宣傳就能落實的,而是要通過實際行動靜靜地使自己沉浸在書的海洋里去品味。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態度上重視閱讀訓練,發現對閱讀訓練有利的行為要表彰,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通過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活動來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對學生語文閱讀行為的鼓勵,可以改變他們對閱讀的態度,使他們感受到閱讀是快樂之源。通過閱讀訓練還可以擺正他們的閱讀心態,讓他們從閱讀材料中走出,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來。對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快速從閱讀材料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且將有用的信息運用到寫作中去。形成了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改善他們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開闊學生視野,加強素質教育
“語文素養”強調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要達到這兩個發展,就必須要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個性品格、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審美情操、語言積累、學習習慣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語文素養的培養不僅包括對語言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對學生在人格發展、人文素養、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課堂上,教師要在教會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塑造高尚的人格。拓展學生的視野,不局限于教科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優秀的文學作品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將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這三個因素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品質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學會創造,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發掘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更好地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才是我們學習的根本目的,這也是真正體現學生素質的地方。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的訓練不是一項速成的能力訓練,它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語文來源于生活,因此要正確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將語文用到實際生活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