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肖英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在新課程背景下,通用技術教學需要立足學生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用技術教師需要立足新課程標準,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完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通用技術教學;創新能力
通用技術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通用技術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動手參與實踐操作,促使學生運用各種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一、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現狀
1.重視程度不足
受高考影響,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在課程建設、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等方面都比其他課程薄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只能通過不完善的教學設備開展通用技術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既無法完成教學目標,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教師業務能力不足
目前,很多高中擔任通用技術教學的教師多是數學、物理或者化學學科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教師缺乏對通用技術的認識,不具備通用技術課程專業知識,這樣導致教師業務能力較低。同時,一些學校沒有針對通用技術教學對教師進行培訓學習,只依靠教師自身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學障礙。
3.課程資源不足
通用技術教學需要實驗室、實驗設備、模型教具等資源,有時還需要網絡資源和軟件資源。但是,很多高中缺乏通用技術課程基礎保障,不具備專業的實驗室,也很少投入資金完善實驗室,導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一句空話,流于形式。
二、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1.聯系現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只有聯系學生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生活智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3D打印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計算機建模知識、3D知識參與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做中學。例如,教師為學生提供設計主題:運用3D打印技術打印自己家的房屋。通過這一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主題,營造一種生活情境。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操作,讓學生親手操作建模軟件中需要運用的畫立體圖像、選擇所需工具、切換視角等,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設計、制作等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操作經驗,讓學生在創意設計中更好地增強創新能力。
2.小組合作,增強學生自學能力
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手把手地教學,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模式進行學習,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遇到的各種學習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通用技術學習,如此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建筑及其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構思設計方案。首先,掌握知識。學生立足基礎知識,如建筑物的受力分析、簡單建筑物的結構等知識,為自主設計方案奠定基礎。其次,小組合作。教師把4~5個學生分為一組,要求每組設計一個創意建筑物,并寫出該建筑物的受力結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作品做過多指導,只要學生的設計符合力學原理,教師就應對學生進行鼓勵。例如,筆者的學生設計了一座蛋型建筑物,模樣看起來十分怪異,很多學生都不能理解他的創意。筆者和學生進行了交流,得知學生的設計理念是“人生的圓融智慧”。之后,筆者和全體學生一起學習了圓融智慧,幫助其他學生理解了這位學生的設計理念。最后,創作模型。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紙板、膠水等工具,把自己的創意建筑制作成建筑模型,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識。
3.課堂交流,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受知識經驗的限制,往往難以發現知識背后的深刻內涵,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障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立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深化認識,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通用技術知識。這需要教師與學生開展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了解學生認知水平,為深化學生認識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結構與穩定性”的相關知識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手工制作一輛自行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幫助學生深化認識。首先,提出問題。如何設計自行車才會更穩定?影響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其次,開展教學交流。教師可以立足以上問題,與學生開展課堂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基本上會提到重心、三角形等常見知識,但是很少提及支撐面知識,這表明學生的思維具有局限性。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借助一個簡單的礦泉水瓶倒立、正立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到結構穩定性與支撐面大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迅速掌握實驗的要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重點知識與學生開展互動交流,促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更好地完善通用技術思維,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4.多樣引導,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知識具有相似性,如果學生對知識的要點掌握不牢固,那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異于一句空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生活等途徑,豐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認識各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系,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通用技術知識。
例如,在計算機輔助制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構思一個創意圖形,讓學生在創意設計中提升創新能力。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繪圖工具的作用。再如,教師可以介紹常見的二維畫圖軟件Photoshop,Photoshop更適合廣告制作、修改圖片和圖像編輯;此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另一款常見的二維繪圖軟件Auto cad,Auto cad更適合建筑工程、城市規劃和園林設計等;還有常見的三維繪圖軟件3DS MAX,3DS MAX更適合房屋裝修、模型設計和動畫設計,等等。教師引導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通用技術,為學生運用技術進行創新設計做好準備。
總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與其他課程存在本質區別。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實踐操作和自由創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吳永亮.高中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資源及其利用[J].科學大眾,2017(10):34.
郝超君.新課改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9):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