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盛友
【摘要】物理是高中課程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物理學習效果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方位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新課改施行以來,物理知識和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生活化教學的理念開始普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在難度上有了很大提升,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好地理解物理內容,掌握物理知識,將物理教學融入生活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和不斷探究的精神,提升學習效率。本文就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進行探究,并提出了可行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物理教學方面進行了改進,更注重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勇于探究,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物理力學和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從生活中提煉素材,與教學資源相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現狀
1.更加注重理論知識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注重應試教育,教師和學生在對待物理力學的態度和觀點上存在認知偏差,一些教師認為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意義不大,主要是為了應對高考。因此,教師更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教學和解題技巧的教授,忽視了物理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導致學生也缺乏將物理應用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意識,不利于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和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2.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更高效地學習。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革新,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友誼,能夠實現平等交流,但仍有一些教師態度不好、不夠關心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隔閡,導致學生對教師乃至課程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對學習形成了阻礙。高中物理難度大,學習較為枯燥,如果學生不能對物理學習保持良好的心態,對開展物理教學就會產生不利影響。
3.教學設備不夠先進
很多學校對物理實踐應用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內沒有配備足夠完善或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教學器材,教師上課時仍然使用黑板教學,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無法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實驗器材的缺乏或陳舊對實驗操作也會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因為設備不夠完善導致很多實驗無法安全進行。例如,物理力學上的測定加速度、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動能定理、研究平拋運動等課程內容都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楚地學習物理,但這些實驗需要配備精準的實驗器材和實驗環境,如果設備落后會影響實驗效果,學生就無法切身感受到物理學科的意義。
二、高中物理力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高中物理力學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很多事物其實都涉及物理力學的知識,但是物理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阻礙。針對這一問題,一方面,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能因教師的身份就高高在上,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包容學生的錯誤并加以引導。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將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晦澀難懂的物理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效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物理的應用,讓學生體會物理的魅力。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物理思維,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態度。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進行引入:“物體運動的原因是什么?物體運動過程受到的力對物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輛勻速前行的小車如果不受外力的影響會出現怎樣的情況?”然后讓學生分成小組自由討論,選擇代表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參與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現實生活與力學教學緊密聯系
物理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眾多領域都會運用到物理知識,高中物理教材與初中物理教材相比難度有所增加,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壓力。為了更好地進行物理教學,尤其是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力學教學,教師可以將力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導入生活場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物理、學習物理。例如,在講解胡克定律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引入,稱重時使用可以隨身攜帶的彈簧秤、水性筆內的小彈簧等,教師提問:“同學們有沒有仔細考慮過,彈簧在受到拉伸或壓縮時,彈簧的彈力和彈簧的伸長量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一根彈簧可以無限被拉長嗎?什么時候彈簧的彈力就到達了極限呢?”通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教師還可以將彈簧秤等生活中常見的小物件帶到課堂上,開展實驗探索,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率。
3.物理力學實驗生活化教學
物理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教師通過物理實驗演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具體化,促進學生理解物理理論。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物理實驗,可以提高課堂參與感,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全方面促進自身的綜合發展。物理實驗并不都是高端復雜、操作困難的,事實上,很多實驗操作簡便、形象直觀。除了需要在實驗室中通過實驗器材完成的實驗外,很多實驗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數據收集、觀察探究等方式完成。因為與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感受物理的應用,將學過的知識學以致用,與生活融會貫通,避免出現“死讀書”的現象,從而鍛煉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物理力學知識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體現,教師如果能夠將這些生活化的方面加以合理利用,將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科學地結合起來,就能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具體,拓展學生的物理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教師應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避免學生出現應試教育式的死板學習模式,這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管靈國.淺析高中物理力學核心概念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7(03):37-38.
鄭曉宏.如何做好高中物理教學中力學的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156-157.
康健.淺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學的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115-116.
沈化旺.淺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學的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