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官巧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瑜伽在促進學生心、靈的放松,身體素質的塑造,運動習慣的養成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對高校瑜伽教學課堂中師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相關建議,為瑜伽在高校課堂中良好開展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瑜伽教學;高校;師生
瑜伽源于古印度,意指一體化,是一種將修持者個體與宇宙至上本體連接起來,將修持者的小我與修持者的大我融合為一體,即所謂的天人合一的方法。瑜伽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致可劃分為:智瑜伽、業瑜伽、信仰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達里尼瑜伽六大類。但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不能為了某一種方法而忽視了最基礎的東西,即身、心、靈。瑜伽作為當今社會較為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引入到學校課堂中,通過自我呼吸將舒緩、平和的心靈與體式的合理變化進行有效的訓練,能夠提升自身的調控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行為習慣,促進瑜伽在高校課堂的良好開展。
一、瑜伽的作用
(一)心、靈的放松
心的放松大都指情緒的控制,靈的放松大都指精神或精神狀態的放松,將心、靈專注于外在的目標或內在的一點,不但可防止心、靈渙散,增加控制力,還有助于心、靈導向的精細。當今的大學生往往比較心氣浮躁,難以認真平靜的去完成一件事,這不僅使大學生養成不良的習慣,還容易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行瑜伽練習長期以來會使心、靈得到最大的放松,改善學生的處事作風,更好的投入到學習工作中。
(二)身體素質的塑造
不良的身體形體不僅使學生在氣質、外表、社交等方面受到影響,還會影響學生正常的生理機能,增加患病幾率。大學生年齡大多在二十歲左右,骨骼發育還具有發展的最后黃金期,因此大學課程中對學生身體形態、協調能力、力量、柔韌等方面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三)運動習慣的養成
好的運動習慣促使學生成為自信自律的人。瑜伽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分類,例如:根據身體系統可分為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根據難度系數可分為入門級、初級、中級、高級;根據身體部位可分為塑形、瘦身、矯正姿態等。分類的方式多種多樣,學生可多方面學習使之產生興趣。
二、教師在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缺乏對學生的全面了解
學生參與動機主要是由塑形、矯正不良身體姿態、增強體質、容易取得好成績這幾個因素引起。教師在瑜伽教學中不能只注重體式的教學,還應根據學生對瑜伽課程的不同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大多數同學通過瑜伽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所收獲,產生興趣,發展后續學習。
(二)教學方法較單一
長期以來,瑜伽課程沒有明確的課程大綱安排,教師大部分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經驗來進行瑜伽的教學。教學模式通常為調息、拜日熱身、體式練習和瑜伽放松術四段式教學。相對來說,教學模式比較傳統,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疲勞,失去新鮮感,也不利于學生對瑜伽課程學習的全面性。
(三)缺乏專業的培訓
瑜伽項目在高校的教學中大多是作為一門選修課去普及,教師在安排內容上比較的隨意,缺乏科學依據和理論性。學校對瑜伽課程的支持力度不大,重視程度不高,較少支持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加之目前的瑜伽培訓都偏商業化,針對于學校課堂中的教學瑜伽培訓較少。
(四)課程設置不完善
瑜伽教學不應該是一次性的,更應該是進階式的教學。不管是在一堂課的練習中還是每學期課程的銜接中,瑜伽教學應該呈現的狀態是進階式的,而目前的瑜伽課程往往呈現的狀態是學生們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之后不再有深入學習的機會,這樣的局面往往不太利于瑜伽在高校中的長期發展和培養學生對瑜伽的學習興趣,提升對瑜伽的全面學習。
三、學生在學習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對瑜伽理念過于虛幻化想象
瑜伽扎根于淵源的印度文化,幫助練習者去關注呼吸、計量呼吸、對呼吸進行測量、監控和調節,之后使之行動,它所注重的呼吸以及心靈的寧靜都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因此對瑜伽具有過多的神化定義,顯示出過于的虛幻化。
(二)運動動機與實際教學的偏差
高校學生學習瑜伽課程的動機不同,一般具有:塑形、矯正不良身體姿態、增強體質、容易取得好成績等方面,課程的安排并不能完全符合到所有同學的要求,因此在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偏差,導致學生被迫學習,降低學習興趣。
(三)盲目追求高難度體式
瑜伽體式分為入門級、初級、中級、高級,學生在學習瑜伽體式的時候,可能會由于新鮮感的丟失,在還未對當下體式深入的情況下,盲目追求新體式。這不僅與瑜伽理念不相匹配,還容易因為身體沒做好充分準備而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內部結構損壞,對身體形成傷害。
(四)忽視冥想與呼吸
體式的完成不僅僅是身體固定在某一個點上,而是通過呼吸一次次將體式深入。在課程的開始所設置的冥想過程是將整個人放松,讓人安靜下來,拋開雜念,用最平靜的心去練習體式。練習過程中,也著重強調的是呼吸帶來體式的深入,沒有冥想與呼吸的瑜伽練習是不成立的。
參考文獻:
[1]張海燕,魏曉云,張欣,張偉.大學生選修瑜伽課程的動機的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 (S1):63-65.
[2]郁晶晶.高校瑜伽教學若干問題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 (03):85-87.
[3]張影.淺談學校瑜伽教學對學生身心發展的益處[J].中國教育學刊,2017 (S1):165-166.
[4]李萍.瑜伽教學中易出現的錯誤及其克服[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7 (04):163-164.
[5]劉芳.在高校女生中進一步推廣瑜伽課教學的必要性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 (06):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