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孫軍秀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是由“單篇”轉向“群文”的閱讀教學。本文旨在揭示群文閱讀的實質及探討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并結合具體教案,提出切實可行的小學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蔣莉(1998.01.17-),女,湖南岳陽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生,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指導老師)孫軍秀(1968.10-),女,湖南長沙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師教育,英語教材教法。
【基金項目】湖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基于英語繪本閱讀培養小學生多模態識讀能力的研究”(2018120 34005)。
一、引言
群文閱讀是指在較短的單位時間里,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注重師生共同建構課堂,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堅定“學生為本”的理念。近年,群文閱讀廣泛滲透到語文教學領域,于澤元,蔣軍晶等專家進行了深入研究。
2009年左右,臺灣的趙鏡中教授在描述臺灣課程改革后閱讀教學的變化時曾提及“群文閱讀”這一詞:“學生的閱讀量開始增加,雖然教師還是習慣于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著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教師也開始嘗試群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這段話首次出現“群文”概念,其中隱含了三層含義:同一話題、多文本、探索性教學。群文閱讀具有領導核心—話題,所謂話題是指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以供師生展開議論的題目。話題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議論性和開放性。這意味著群文閱讀沒有固定答案,以個體經驗為主導,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多文本意味著單篇閱讀不再“獨霸天下”,以議題為導向,發散學生思維。本研究選用的“文本”為小學英語繪本,小學英語繪本融合了圖像、聲音、表情、語言等多種模態的符號資源,屬于多模態語篇。其語言素材具有生動性和真實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與認知水平。且在篇幅長短、圖文形式、語言風格等表達形式上千秋各異,適合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素材之一。探索性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運用分析,質疑,批判,綜合等思維方式,體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二、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
“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學會閱讀英語不僅是他們形成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語言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英語閱讀不可或缺。然而現今英語閱讀教學習慣以單篇閱讀為主,教師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單篇閱讀教學精益求精,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學生大概只能閱讀二三十篇文本。李慶忠教授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信息量特別大,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就需要較強的快速閱讀的能力”。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5]這要求學生具備準確、快速、全面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發展。其次,課標指出要增加語言輸入量。群文閱讀課要求學生閱讀更多的文本,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要閱讀更多的文本,就勢必要加快閱讀速度,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鑒于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新課標的閱讀要求以及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將群文閱讀教學應用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是有必要的。
三、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確定話題。群文閱讀根據話題來選擇一組文本,話題的多樣化會帶來表達方式的多樣化以及思維方式的多樣化。例如,將“表現手法”作為話題,我們可以選擇《When Sophie Gets Angry》《Flowers on Barbed Wire》等繪本作為教學內容,學生通過感知顏色的效果,理解紅色象征憤怒、生命等意義;將“作家”作為話題,我們可以選擇《No,David!》《David Gets in Trouble!》,學生在讀后熟悉并了解作者的個人風格及寫作特色;將“親情”作為話題,我們可以選擇《The Runaway Bunny》《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學生通過感受無私純潔的父(母)愛,學會表達愛。
2.選擇文本。怎樣的文本適合群文閱讀呢?每天面對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等多模態語篇,學生只有熟悉大部分文體類型后,處理信息才比較得心應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在選擇文本時,要注重內容是否全面,體裁是否多樣,風格是獨特,強烈的認知沖突可以啟動思考和引發探究。以下為文本選擇的具體實例。例如確定以“親情”為議題選擇文章,經過了解內容,確定了兩篇繪本:《The Runaway Bunny》《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兩篇繪本都是在講述親情,語言風格相似,但敘述角度有所差異。《The Runaway Bunny》通過小兔的“逃跑”,媽媽的“追逐”來體現愛的主題;《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則是通過小兔和兔媽媽比較愛的多少來體現親情。通過群文閱讀,學生們在短暫的時間內能夠進行多方位的思考“什么是親情”,從而對親情有一個全面概念性的理解。
3.設計問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合理的問題,并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筆者以《The Runaway Bunny》《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教案為例,探討小學英語群文閱讀的具體實施策略:
1. Warming-up.
(1)Show the cartoon about family.
(2)Free talk: Have you ever expressed love to your parents? What did you do?
設計意圖:播放動畫,激活學生大腦中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預測。
2. Pre-reading.
(1)Show the picture book 《The Runaway Bunny》《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2)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cover?
(3)What’s the title?
Runaway?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封面,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了解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培養學生閱讀繪本的習慣和簡單技能;問題設計指向話題,就話題進行討論交流。
3. While-reading.
(1)閱讀《The Runaway Bunny》
Task1: Read and Answer
What did the Little Bunny do?
How did the Mother Bunny run after the Little Bunny?
Task2: Fill the blank
The Little Bunny:I will become____.
The Mother Bunny:If you become...I will become___.
Task3: Listen and Write
Listen the whole passage and write down the number of changes.
Little Bunny: fish…
Mother Bunny: fisherman…
(2)閱讀《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Task1: Read and Answer.
What did Little Nutbrown Hare say?
How did the Little Nutbrown Hare show his love to his mother?
Task2: Read and Write
Task3: Listen and Think
Listen the video and think:
How did Big Nutbrown Hare love the Little Nutbrown Hare?
Share your feeling about the last sentence“I love you right up to the moon and back”.
(3)比較閱讀,引發認知沖突。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環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推理、閱讀、分析故事情節,并利用表格掌握故事結構。完成兩篇繪本故事的表格,讓話題塵埃落定,學生能夠體會表達的愛的方式多種多樣。
4.Post-reading.
(1)Discussion.
Which way do you prefer to express your love? Why?
(2)Writing.
Make a continuation of story or create a new story with the same pattern.
(3)Reading.
Read the《Grandpa Can Fix It》and《My Mom》,then share them with classmates.
設計意圖:討論活動要求學生熟悉兩篇繪本的相關內容,另外加上自己的想法,任務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使學生在語言輸出的同時,加深對繪本主題的理解和記憶。而寫作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句式和結構,續寫或改編故事,從簡單的句子中體會愛的表達。
四、結語
“閱讀就是解放,就是開拓思維,不斷創新。”在信息爆炸的多模態環境下,碎片化知識越來越多,話題越來越雜,識讀對象已經從語言文字擴展到多模態語篇,學生的思想被重重包圍。而群文閱讀突破時代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幫助學生多方位識讀文本,進行議題學習,使其對現實世界產生正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本文對小學英語群文閱讀的研究還是初步的,還需要在具體的理論基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上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4.
[2]趙鏡中.從“教課文”到“教閱讀”[J].小學語文教師,2010(5): 16-18.
[3]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06.
[4]王薔等.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5]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