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思維導圖的核心要素是關鍵詞,分叉,多層和圖的顯式表示。在比較閱讀中,使用思維導圖打開文本主題,材料和表達之間的內部鏈接,并幫助學生完成構建,全面閱讀相關的文本,形成直觀的理解并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高中比較閱讀為基礎,闡述了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比較閱讀;閱讀教學
一、思維導圖在比較閱讀中的理念定位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一種可視化工具,反映了中心主題概念的360度傳播。它采用整體思維方式,從而可以從不同的主題呈現信息,將大量信息鏈接到有組織的知識結構中,使信息可視化,同時使信息易于理解和表達。比較閱讀是兩個或多個文獻的組合,并且在特定的人或主題之間進行比較。如何讓學生事半功倍地參與比較閱讀?這可以通過閱讀思維導圖來很好地完成,高中語文比較閱讀中,思維導圖用于引導學生收集通過感官獲得的信息,編碼記憶并存儲在大腦中,這樣做,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
二、比較閱讀中思維導圖的基本要點
思維導圖在文本與文本之間有所不同,并且沒有固定的模式。在比較閱讀中,必須有嚴格的標準來獲得良好的思維導圖。這個標準就是適合比較閱讀任務,遵循思維導圖的要求。
1.拓寬閱讀廣度,明確主題方向。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僅依靠教材中的教材進行學習是不夠的。比較閱讀教學模式的使用,突破漢語教學閱讀中的時空限制,拓展學生的知識。思維導圖通常只集中于一個關鍵主題,主題確定可以是描述的對象;它可能是一個關鍵事件;它也可以是一種情感,一種想法,甚至一種行為等等。
2.理清系統條理,找出對應關系。
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獨立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能起到推動的作用。文本之間的比較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比較,如同一主題,同一作者,以及同樣的寫作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比較方法,以便更準確,更深入地掌握文本內容。思維導圖清楚地表明文本內容,文本分支之間、級別之間、并且可以在并行分支之間找到對應關系。
3.支撐深度閱讀,突出閱讀張力。
深度閱讀是一種基于知識地圖的知識源,它將書本知識與內容理解,關聯分析和用戶行為分析相結合,以支持全面智能和活躍的個性化,上下文敏感的建議。比較閱讀在教學實施時,有必要能夠整合不同的數據來源并加深知識的深度。思維導圖應該聚焦于文本要害,找到內容之間的結合點,找到分支之間的延伸點,形成一種整體的思維聯系。
4.突出閱讀主體,幫助形成認知。
在以有的高中語文閱讀中,大多數都是由教師解釋,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比較閱讀的實施,學生通過一個關鍵點,層層剖析,融入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內容之間的組織關系為終極目標,讓學生理解作者的選擇,構思,筆法和意向性,從而形成相應的判斷。
三、思維導圖在比較閱讀中的建構
思維導圖最大的價值,不是就一篇文章的閱讀探究,而是思維導圖的文本類型的內在邏輯關系。通過思維導圖,圍繞主題,闡明一組文章的總體框架或思想,開辟文本的內部聯系,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回歸常態的內容分析:基于同一題材的比較閱讀
每個文學作品都有個人風格,同一主題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了解這些差異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將極大地提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于這一類有著相同題材的文章,我們可以基于某一話題,抽取共性的思維方式作為突破口,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閱讀。
老舍的《想北平》和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都是以北平作為題材,如何讓通過比較閱讀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領略相同的題材不一樣的精彩。看以下思維導圖:
其一,基于內容整體形成框架。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直觀比較,找到內容上選擇上的差異,另一方面為接下來的表達立意面的比較,有了出發的依據。
其二,基于表達要把握立場。郁達夫故都的秋天氣息通過對比,聯想和其他藝術手法來表達,以創作一個適合自己心情的場景。
其三,基于審美提升找到依據。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對兩篇文章進行曲面比較:內容皆北平,選景不同;主題皆贊美,程度不同;表達皆生動,方法不同;作者皆愛北平,身份不同。
回歸作者人生變化路徑:基于同一作者的比較閱讀
對于同一個作者的文章,我們可以基于同一個作者,以此作為思維導圖的突破口,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分析具體文本,找到作者創作文本的動機,體驗作者在文章中包含的不同情感。通過比較閱讀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作者的各種變化,從而更好的知人論世。
以歐陽修的《六一居士傳》和《醉翁亭記》作為比較閱讀材料。我們就這兩篇文章抽取兩個共同的詞語:歐陽修、樂。
思維導圖如下:
利用思維導圖,以“樂”為關鍵詞,向外發散,形成文本理解的網絡。思維導圖提取文本的本質,整合閱讀,理解和欣賞,并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再現思維過程。
2.回歸類推的邏輯思維:基于同一方法的比較閱讀
文學是具有各種表達技巧的語言藝術。在語言活動的實際使用中,雖然表現的內容以不同的方式變化,但其內部管理機制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統一性。揭示相同方法,往往還能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例如,寫一個人的故事經常以人物的品質為中心來表達這個人的故事。而這些任務典型的案例表達取決于角色的動作,態度,語言,語言辯論,抒情,故事選擇,隱喻的使用,夸張和設置。我們借助思維導圖,使同一方法的文本的閱讀過程自然順暢。
請看如下思維導圖:
立足思維導圖,我們能給予學生如下體驗:
第一,行文構思上相通。文章都是通過人物的一些典型材料,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方
來塑造人物,從而彰顯人物不同的主要品質,來表明作者寫作的目的。
藝術表達上相似。這兩篇文章都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中塑造了角色。通過各種塑造人物的方法,作者展現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感受到細節的魅力。
想意蘊上的相融。他們真實再現了生活的種種,在最為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自己鮮活的人生,將人性中的真善美展現于世人面前。
四、思維導圖在比較閱讀中的探究價值
在比較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不僅符合人腦的思維方式,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教學用“思維導圖”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而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激發。學生有時間和機會充分“思考”和“做”,成為“主動學習”。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很容易找到閱讀學習的規則,教師易于教學,學生有效學習。
作者簡介:袁靜,女,1980.08,漢族,江蘇常熟,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