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麗蓉
對于小學教師而言,一節生動有趣,能夠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在課堂上的活躍度、積極性的課堂,一定不單單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所能夠達到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不能只靠語言之間的交流,但凡優秀的教師都不是靠語言或者體罰來維持課堂紀律。我們知道好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個眼神,或目光直視,或閃閃發光,或兩眼生輝,做出的一個手勢,或緩緩抬起,或慢慢放下,或者兩臂張開,往往都比說幾句話來的更有深意,更具表現力,這就是教師的體態語的魅力所在。老師在進門前班級同學或吵鬧嬉戲,或低頭議論,可當老師進門的一個眼神,站在講臺的做出一個手抬起又放下的動作,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同學們都會感受到老師眼神中的威嚴,也知道一堂課已經開始了,要停止現在所在做的動作,開始準備這一堂課。這就是教師體態語所起到的作用,它不同于有聲的語言,他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他是在語言交流的同時,通過身體的動作手勢、眼神、面部表情、以及站立的姿勢、距離來表情達意,他所呈現的規律是共通的,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教師體態語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也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意或者無意的借助體態語來作為輔助語言來表達所講內容的形象。同樣教師運用體態語來表達課堂藝術,也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更好的要求,如何能在小學課堂中運用教師體態語是教師教學生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必經之路。
一、教師體態語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輔助認識功能
教師講課與平時人們之間的交流有所不同,體態語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又不會讓我們忽視他的作用。教師是社會組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鮮血液注射到教師的隊伍當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但是對于沒有教學經驗的新老師來說,再踏上講臺的時候,由于緊張,往往一節課都固定在一個位置,也沒有太多的面部表情,也沒有太多的肢體語言,試想一下,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都會覺得這樣的課堂氛圍索然無趣,更不用說,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好奇心極強的小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很多學生開始開小差。而具有一定資歷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的站立、走動、點頭或者搖頭,運用這些動作來表達所講內容的情感,來吸引同學對所講內容的熱情,或者時刻提醒開小差的同學。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的走下講臺,會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在心理上也會提醒同學專注于教材的情境中。這些動作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也不需要中斷講解過程、打斷同學們的思維,也可以給開小差的同學帶來壓力,使他們心生愧疚。
(二)直接闡述功能
體態語不僅僅起到輔助教學的功能,它還是一種全球性的社交手段,比如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的一個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語,我們就知道這是演講者在加深和強調所要傳達的信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同學們的表情和眼神的變化,看出學生對其所講內容的接受程度,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態,是茅塞頓開還是心猿意馬;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眼神告訴被提問的學生所答問題的正確與否。“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可以給我們最直接的傳遞一個人在所處環境中的狀態,是眼里迸發著金光還是目光呆滯。而對于小學生來說,眼睛可以更直接的傳遞老師是贊賞還是憤怒的情緒。教師在注視到每一個學生時,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在小學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眼神還是學生在聽課狀態中的眼神交流都能夠直接闡述其所蘊含的情感。
(三)審美觀賞功能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真摯的目光、可親的面龐、活潑大方的舉止、神采飛揚的精神狀態、和諧得體的穿著,不僅能給學生視覺上的審美享受,還能給學生精神上的享受。教師的精神和情緒,會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教師在課堂上穩健而輕松的走路姿勢,抑揚頓挫的講課內容,都能夠表現出一個教師是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有信心帶給學生精彩的課堂內容,使課堂變得更有生氣,更能引起同學的關注度,調動課堂的積極性。教師的肢體語言既能展現個人魅力,同時也能幫助教師管理好課堂紀律。
二、小學課堂中教師體態語的運用藝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說的就是教師可以通過傳授道理,教授學業來幫助學生解決疑惑的。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如何能更好的向學生傳授道理,教授學業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的一大考驗。怎么樣才能調動課堂上學生的活躍度,將同學帶入所教授內容的情境中,在小學教學中更是難上加難。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容易分心,是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解決的問題,如何掌握授課過程中體態語的應用,既不顯得嬌柔照做,又不會過于浮夸呢?
(一)手勢的應用
語言雖然能夠傳遞各種信息,但在課堂上沒有手勢的輔助,課堂教學會像沒有靈魂的機器人一樣冷漠死板。在課堂上適當應用手勢語,可以加強所要表達的語言的力度,強調所教授內容的重要性,給課堂增添發光點和活力。要正確使用肢體語言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過多重復使用一個手勢,以免學生感到單調乏味;2、不要故作老成的雙手叉腰或手扶講臺,會給學生帶來過得的心理壓力,產生畏懼心理;3、手勢不要結束的太快,以免學生感到突然,理解不了其中的意圖;4、要保持手勢瀟灑自然,落落大方,不要動作幅度過大,也不要矯揉做作。
教師應該特別注意講課過程中的手勢,因為它是溝通學生之間情感的重要橋梁。在課堂上教師的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吸引同學的關注,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斷的用手指出所要強調的重點,學生也會不自覺的跟著教師的動作反復的看所指的地方,加強學生記憶,可見一個小小的動作的重要性。
(二)眼神的應用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眼睛能準確而鮮明的表達出人的各種思想感情”也就是說眼睛是會說話的。研究微表情的心理學家也都是大多通過觀察眼神的變化來分析人的心理的。眼神往往比語言對表達的內容更直接、更清楚、更有神秘感。在講課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眼神的變化觀察其心理活動,還能用眼神讓同學信服,信任。在小學生眼里,老師用微笑慈祥的眼神看著他們,他們會感受到老師很有親和力,更喜歡和老師溝通。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眼神熠熠生輝迸發光芒,學生也會跟著教師的思路去感受所學知識的樂趣。那么在講課過程中如何正確的運用眼睛的魅力呢?
1、目光要神采奕奕,不能無精打采,會讓學生感受枯燥;2、不能單調呆板,猶豫不決,會讓學生感到不信任;3、故弄玄虛,令人費解,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會讓學生覺得所學的內容很難理解;4、連續眨眼,會打斷學生的思路。
(三)表情的應用
人在說話的時候表情會自然的表現出喜怒哀樂,對于孩子而言更是喜怒形于色,所以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做到熱情專注、發自內心。走進教室,面帶微笑的老師會讓人覺得有親和力,學生更喜歡與之交流。將語言中所表達出的內容傳達給學生,高興時就笑、不開心是就哭、生氣時就憤怒、遇到困難時就要滿懷信心,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想引起共鳴。教師講課時要做到:1、表情真實,不能口是心非,小學生雖然不能懂得口是心非的含義,但是會從心里上感受到老師是否真誠;2、不能感情用事,是非不分,引導學生情感產生偏差;3、表情要和所講內容的語境一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4、表情變化不能過快,學生捕捉不到其中的變化。
(四)空間的運用
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與學生的距離感,人際關系的親疏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距離決定的。在空間距離上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同的聯系和感受。國外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霍思爾教授經過多年研究得出一個結果,并且把人際關系和距離的關系分為四個區域:分別是公共區域、社交區域、個體區域、親密區域,距離由遠到近,人們的關系會越來越近。教師課堂教學時要多在個體區域和社交區域與學生進行接觸,通過不同的區域交流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例如,為了樹立教師相應的威嚴,教師可以站到離學生較遠的講臺位置,以此來營造一種緊張的、嚴肅的氛圍;又或者學生遇到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困難時,教師應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適當降低自己的威嚴,減少學生的心理防線,展現教師的關心,但是,教師也要把握一定的度,不可過長時間呆在學生身邊,讓其產生過度的依賴感。教師合理利用課堂的空間感是十分重要的。
(五)儀表的運用
儀表就是指一個人向他人展現的外表,包括很多因素,例如相貌、穿衣、發型、首飾等等。常言道:人靠衣裳,馬靠鞍。一身清爽素雅的時裝可以給學生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特別是第一堂課,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儀表,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教師作為學生們的一面重要的“鏡子”,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視的。教師的儀表會給學生較強的示范作用,教師的著裝打扮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年齡和氣質,注重典雅,向學生展現樸素之美,切忌不可過度追求時尚,打扮的華麗、新奇。教師要做到打扮得體,不張揚,有風度。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自身氣質和素質的培養,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多東西都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外表再華麗、夸張,內心沒有東西,那就僅僅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教師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素養的加強,只有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三、教師在課堂運用體態語的原則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氛圍選擇最適合的體態語,并且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運用正確的姿勢發揮積極作用。
(一)注重體態語的輔助原則
雖然體態語在教師課堂教學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體態語更多的還是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還是語言。要充分發揮體態語的輔助作用,以此來幫助語言教學,在特定的環境下適當的運用體態語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如果課堂之上教師說話結結巴巴,只靠體態語進行授課,那么這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種痛苦。
(二)注重體態語的準確性
體態語最重要的就是其準確性,相較于語言來說,體態語更加直接、真實,所以其準確性就顯得更加重要。教師一定要在不同場景運用最準確的體態語才能給學生留下真實深刻的印象。例如,當學生取得重大進步時,一定要展現出教師溫柔體貼的一面,適當的微笑并且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表揚;當一個學生犯了嚴重的錯誤時,一定要展現出教師嚴肅的一面,給他相應的懲罰的同時,讓其感受錯誤的代價。教師的體態語有多種手段,表情、動作、距離等一定要統一,同步進行。體態語雖然不能同有聲語言等量齊觀,但是體態語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也是及其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如其分的運用體態語所表達出的藝術信息,可以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更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能夠在不影響課堂氛圍的前提下,及時發現和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在一舉一動中潛移默化的給與學生肯定、否定、期待或警告。在小學課堂中小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老師向同學傳遞的愛或親昵,更好的拉近師生間的關系。一個能認真研究,并且合理的應用到教學方法中去的教師,不僅能在知識能力上讓學生信服,同時也能在生活交往中得到尊敬。
注:本文課題名稱為“小學教師體態語對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2073)。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