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語感素養,并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都要從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出發。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語文教師就必須要能夠挖掘小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小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語感和培養高素質的教育基礎,這些都要從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出發。打造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要能夠挖掘小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小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與教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文章所要傳遞的中心思想準確無誤地讓學生來感悟,這就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下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不妥之處希望同行多多指教,共同進步。
一、要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
以生為本,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要讓學生意識到不再是為了單純的考試而在學習。語文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主動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主動發展”的內涵是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有較高的成就動機;熱愛學習,求知欲強,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會學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發展方向。
二、教師要通過一定的計謀來激活課堂
如果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首先,善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教師善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競賽,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采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妙用情感囚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
三、教師要善用策略幫助學生實現目標
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不僅可以順利推進教學,還能帶給學生較強的學習成就感。具體實施的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等,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制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各種內容的實踐,培養并發展個性特長。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要和學生學會做朋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境,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自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
四、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了解學生個性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進度、生活經驗、心理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差異,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受到性格特點、家庭環境、經驗積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理解能力、思維方式、接受能力、知識基礎。這樣的差異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全面地、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做針對性提問,并符合學生實際,特別是要考慮到提問的各個層次、各個水平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探究時間,讓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能力提升的快感;對處于中間層面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習能力的提高,采用小步子教學方法,提問要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增加提問的機會,耐心引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樂于參與提問并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在不斷成功中提升學習的自信和學習的興趣。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課堂推進時要特別關注個性突出和班級中的個別學生,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五、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
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心理更加敏感,除了必要的方法引導之外,整體的課堂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影響也非常大。獲得老師的表揚、親切的外界感受、人際關系良好、充裕的時間和能夠激發自身樂趣的環境下,學生能夠主動分析、探索教師給出的問題。因而,親切、和諧、穩定的教學環境能夠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被要求、被馴服成為成長中的普遍現象,紀律嚴苛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了懼怕心理。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期待的是“標準答案”而非真實的理解和感受,久而久之,學生主體性嚴重缺失。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供安靜整潔的教學環境,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及自主互動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思考,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保障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圍繞成績對學生開展綜合評價,特別是要注重過程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強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精心準備對學生的積極評價,采用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相結合來激勵學生。教學原有的設計時,教師要靈活機智的處理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愛和鼓勵中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淑華. 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時效性的研究[J]. 新課程(上), 2018(10).
[2]張秀燕.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 中華少年, 2018(32).
[3]謝麗麗. 開拓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 提升教學實效的思考[J]. 開心:素質教育, 2017(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