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經濟的發展給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下青少年的教育教學不僅講求智育,更講求德育。因此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開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十九大”報告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黨中央思想教育主題,為了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養,秉承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就需要進行持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思想的制高點,以培養新時期思想政治高尚、作風優良、知識過硬的新時代青年學生隊伍。
關鍵詞:新時代;青少年;思政教育;十九大;初心
一、關于新時代背景下進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分析
(一)提升公民整體素質的保障
當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擺在我們面前很大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公民的道德素質的提升和中國公民的道德建設。青少年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保障,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覺悟也決定了未來建設中國的主力軍的人才素質層次,因此只有把握了青少年思想政治的總舵,才能將提升公民的整體素質落實下去,改進公民道德建設工作,提升公民道德建設質量。
(二)改進思政教育不足
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較為單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有效性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根據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一項調查分析,現在青少年的整體素質良好,文化素養較高,青少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較大,但縱觀思想品德課程和政治理論課程的開展模式,卻是非常一致的硬性灌輸模式,導致了青少年日益增長的思想文化需求與思政課堂有效開展之間的不匹配。
(三)青少年的品德建設仍需加強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沖擊之下,導致不同觀念和文化之間存在沖撞和摩擦,在大容量、多渠道的信息化流通渠道下,部分青少年的思想認知存在一定的偏移。我們也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小學生不愛勞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中學生因為進入青春期,愈發叛逆難管教,很多青少年物質心嚴重、沒有責任心的問題比比皆是,這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做到位有很深的影響。
二、新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內涵
(一)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就是通過學習各種理論教育、理想教育、愛國教育等,讓青少年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明確共產主義內涵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針、執政政策,并且提升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情懷。思想教育更偏向于理論化的引導,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因為其知識水平不高,知識儲備較少,因此進行設思想教育也是幫助其構筑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礎,是一種情懷和思想上的建設,以配合后續的道德教育工作開展。
(二)道德教育
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中華優良傳統美德的傳承,就離不開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一種將內心活動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并且需要青少年真正發自肺腑地認識到道德的內涵,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因此道德教育的教學重點就在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的高尚品德,并且成為自己日常活動的行為規范。
三、新時代背景下進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方法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進行引導和規范,其內涵豐富,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八字能精準提煉其中內涵,在進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做起。
(一)完善教育體系,實現思政教育社會化發展
在教育教學體系中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屢屢提起,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和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存在很大的割裂現象。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思想政治課堂專講政治、教學課堂專講理論,兩者沒有互通共融之處。因此在當今背景下,學校方面應當不斷完善教育體系,打造一個科學化系統性的教育教學系統,實現資源的有效調配,構筑全面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實現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方面應當提升重視,做好模范帶頭作用,打造一個黨組織、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體系,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僅局限在書本之上,因此在實際教育開展過程中,學校應當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和主題講座活動,讓學生“走出去”,不要因為拘泥于課堂而讓學生的思維僵化,應積極組織黨團組織、社會企業、家庭,統籌合作,滿足青少年對事件的需求,此外,還要打造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層層落實,紀律嚴明,切實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下去。
(二)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思政教育工作內涵
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文化交融,也導致部分西方的腐朽思想進入到中國,導致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存在偏差,尤其是在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青少年的思想發展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此背景下,教師更應當根據自己任教的學校實際情況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很多城市地區,學生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學生嬌慣固執、合作精神較低,在這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適當加大對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精神的培養,積極開展“重走長征路”“70年中國巨變”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今夕生活的美好,從而培養其積極樂觀的思想。而在農村地區,則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例如,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例如“紅色精神心中傳”主題演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征文等等,真正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感受到通過付出獲取回報的快樂,切實讓農村青少年落實“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改變人生”的思想觀念。
(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融合和生活融合
傳統的教育模式偏向于重視學生的成績,但缺少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考核,因此我們在進行日常教學的時候,也要重視穿插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責任心、堅強意志的培養,在入學之初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且定期普查,倘若有學生存在思想偏差問題,班主任教師和心理輔導老師也應當積極對其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另外,還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利用多媒體渠道,打造生動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切實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距離。
四、結語
總而言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長久以來都是一個需要重視并妥善解決的問題,而如果要提升教育質量,就要以一種家校、社會、黨組織聯動的模式,提升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學校應以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為“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充分落實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燕蓉.大眾傳媒時代青少年學生思政教育研究——以媒介素養教育為例[J].學理論,2014(05):293-294.
[2]張津津. 基于當前流行文化境遇的“90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河南大學,2012.
[3]何獨明,李景國.自我同一性理論對思政教育方法的啟示[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98-100.
作者簡介:李子悅,性別:女,出生年月:2001年7月生,籍貫:河北省阜城縣人,民族:漢,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