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茗芬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剛剛接觸學習的開始,是重要的啟蒙教育。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不僅僅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便于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還要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使得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把游戲引入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便是有效手段,本文就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存在問題;相關對策
引言: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最終運用于生活,缺乏數學的生活明顯是不存在的。再者,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能使學習效果大大提升、有規律地進行學習,還能對以后的數學學習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當今素質教育推動的時代中,在快樂中學習和在學習中體驗樂趣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游戲教學法由此被引入課堂中。現階段在教學中運用游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其主要問題。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工作者具備的游戲教學能力不足
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堂中,雖然游戲活動的開展是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看似比較簡單和容易組織,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較薄弱、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重要意識,因此,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游戲組織能力,更加需要有較高的管理能力,以便于掌控整個活動、保證游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教育工作者是游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小學生的自我行動能力非常低,只有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使游戲活動開展秩序達到最佳。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游戲的重要性,導致游戲活動的開展與知識的傳授無法同時進行,教學效果大大降低。
(二)游戲教學形式化
游戲教學以其能充分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課堂趣味性的特點被廣泛運用于小學低年級課堂活動中。有一些學校和教師沒有真正理解游戲教學引入數學課堂的本質,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忽視了知識的傳授,教育的目的沒有實現。而且游戲活動的形式單一,不具備創新,使得游戲教學形式化。還有些教育工作者在設計游戲時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情和個體特征。為了改變以上現狀,相關教育部門可以將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地運用游戲教學法作為教師考評的一個標準。
(三)小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不強
學生是課堂主體,這是素質教育下的重要理念,游戲教學的價值是否能得到體現就與學生是否在課堂上發揮了主體地位息息相關。有的小學生由于家庭教育和生長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內向的性格,以致于不敢參與集體活動。此外,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學習意識,不愿意參與游戲教學中。
二、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的相關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組織數學游戲的能力
雖然說要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但也不意味著就不強調教育工作者的主體地位,畢竟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行動能力較差,他們要進行學習還需要正確的引導。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游戲組織能力,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能高度把控整個場面,進行有效指揮。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和提高學習興趣是保證他們能集中注意力和投入身心于學習中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必須要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內心、充分掌握個性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進而設計科學合理的游戲。嚴謹的游戲規則是保證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二)豐富游戲多樣性,創新游戲形式,使游戲教學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前面提及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因為游戲而開展游戲教學的現象,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明白:開展游戲教學的重要目的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收獲和進步,而不是為了任務而開展活動。游戲教學的效率固然明顯,也要根據教學中是否需要而開展。一年級學生的耐心比較差,如果長時間玩同一種游戲很可能會造成厭倦的心理,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創新游戲形式。
(三)調動小學生積極參與游戲的主動性
要使一年級學生能充分、高效率的掌握數學知識,要求他們必須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在游戲開展之前,需要教育工作者先向學生講明游戲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實現游戲教學和教育的統一。再者,游戲開展的形式要能充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便于保證每一個人都對游戲充滿熱情。除此之外,他們特別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制定相關獎勵機制是激發他們參與游戲活動的重要動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游戲教學對于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效率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只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學校的相關政策、教師的不斷努力以及學生的主動配合,最終實現教學模式的完善和更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溫曉青.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劉園園.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的問題研究[D].聊城大學,2018.
[3]姜華.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實踐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