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斌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粗略地談了幾點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的建議。
關鍵詞:物理教學;課堂效率;興趣;能力
高效的物理課堂是每位物理老師的追求。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呢?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1]物理教師應該如何去讓自己的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呢?以下淺談一些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與策略。
一.教師要重視教材的研究,透析物理概念和規律
物理教師要營造高效的物理課堂,首先要了解物理教材的內容,透析教材中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是高效物理課堂的籌備階段。在這個階段,物理老師要提前了解學生已經學過哪些相關知識或已具備有哪些相關聯的生活經歷,以此為依據,結合教材,確立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針對這些難點和重點,結合學生已具有的經歷,選擇他們均能接受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如若做到這幾點,相信課堂實施起來將會很順利,學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大體可分為概念、規律與應用三種類型,概念與規律對于學生而言屬于物理知識層面的東西,而物理知識的應用則是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物理思維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因此,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教學是營造高效課堂中的難點。在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弄清每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以及來龍去脈;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教師要強化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最后,通過規律的應用來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以實現物理知識的遷移。對于某一物理概念或規律的突破,有時僅憑一個課時是完成不了的,因此,教學效果有時應該是幾個課時的總評,對此,物理老師在籌備階段就要有前瞻性和準備工作的持續性。例如,歐姆定律中涉及的概念就有電流、電壓和電阻。這三個概念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學生學完了歐姆定律后就很容易形成電阻是由電流與電壓決定的錯誤認識,所以在電阻的教學中就要強化電阻的大小是由材料、長短和橫截面積,以及溫度濕度等因素決定的,否則就會對后期歐姆定律的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歐姆定律教學效果的評估,就應從電流、電壓和電阻的教學開始算起。
二.激發學生學興趣
高效物理課堂離不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習狀態受興趣的直接影響。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率。八年級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不理解,不喜歡,覺得難,沒有興趣,不想學。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1隨時保持暢通的師生溝通,關愛學生。
親其師而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要進入學生中去,了解學習的情況。對取得成果的同學要及時表揚與肯定,既激勵了本人,又給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對學困生要不離不棄,做實做好補差工作,并要多鼓勵,多指導學習物理的方法,讓學生感到老師就是他們的朋友,愿意跟老師交心,樂意聽老師講課,從而會對老師教的學科感興趣。
2.2利用好奇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奇心就是人們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滿足心態,好奇心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老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初中學生好奇心重這種心理特征,合理創設情境,變好奇心為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一些發現探索經歷,介紹大自然中各種奇異的現象,做一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等措施,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上物理入門課(學生的第一節物理課)時,我們可以通過做些新奇的、趣味性強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像:在一去底的礦泉水瓶中放入一只乒乓球,從瓶口向里吹氣,看看乒乓球是否會被吹走;將去底礦泉水瓶倒放,乒乓球置于內,向瓶中注水,看看乒乓球是否會浮上來等小實驗,這些小實驗現象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或想象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進入課堂的學習中去了。
2.3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演示實驗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演示實驗就是老師利用實驗器材,儀表向學生做表演示范實驗,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總結,從而探索發現出規律的東西,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有的演示實驗觀察目標小,現象細微,有的還受條件的限制,老師只能在講臺上進行演示,座位稍后一點的同學由于看不清,就會增大他們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這勢必影響教學效率,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產生了消極作用。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將演示現象放大或慢放,使其在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觀察思考,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素質,一般是指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通常被稱為智力。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不可缺失的部分,要想提高物理課堂的效率,就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3.1采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要觀察的內容和角度與方法。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有力載體。現在學生生活的時代是科學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身邊幾乎全是物理。從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做起,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如講慣性時,可以讓學生談談乘車的一些感受,這個感受就是他“觀察”得到的,同時,老師要及時指出他們當時是如何在“觀察”。相信這樣做會讓學生對“觀察”有新的認識與感悟,長此以往學生的觀察力一定會得以提高。
3.2老師要展示處理觀察到的現象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學生觀察完成實驗后,能否得出正確的結論,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時時注意這種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做好演示與介紹,甚至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物理的思維方式一般有對比,尋找事物的共性與異性問題。如演示聲音的產生后,我們通過對比音叉發聲與不發聲時的不同,而得出了聲音是物體振動發出的;還有圖像法,如探究物體的重力與其質量的關系,在處理實驗觀察記錄時就采用了圖像法,發現了重力與質量的準確關系G=mg等。這些都可以傳授學生物理知識和方法的同時,老師展示了思維過程,學生通過模仿,可以達到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高效的物理課堂是一群人——學生和老師活動的場所與經歷,離不開老師的精心策劃,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學生的個人能力。以上是我對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的幾點拙見,不足之處望行家斧正。
參考文獻:
[1]李炳清? 《高效課堂解讀》
[2]于洪波.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教育,2019(14):123.
[3]王香蘭.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