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妮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倡教育要回歸生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旺盛、課堂專注力不容易集中的性格特點,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天性,合理地使用游戲教學的方法,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使教學能夠滿足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游戲
我們的教學方式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來決定,而在過去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會忽視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連續性,一味地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喪失了語文教學的意義。游戲化教學是應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發展需求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讓學生學習知識,提升教學的質量。以下就是對此的一番具體探索,以供參考。
一、使用趣味性的游戲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保留著強烈的愛玩天性,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是十分難以保證的,因此,我們更應該使用有效的游戲教學方式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努力將教學內容以學生可以接受的趣味化游戲呈現出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學習欲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學習《影子》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游戲活動。首先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給學生布置游戲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創造影子,可以使用手、身子或者其他的物品,看看哪個小組創造出的影子最具有吸引力。在這個游戲中,每個學生都要進行不同的工作,有的要作為造型創意人,有的要作為秩序維護人,有的要作為操作人,有的要作為評審員。這樣,讓學生以不同的身份參與進來,盡自己所能完成活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提升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使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教學模式。
二、使用知識性的游戲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決不能只重視游戲的趣味性而忽視了游戲的教育功能,應當將趣味性與知識性結合在一起,實現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的質量,使學生更樂于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性的游戲教學可以充分地滿足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語言學習需求,不僅容易操作,而且效率也高,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發展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學習《猜字謎》這一節內容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使用游戲教學的方式。首先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然后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小組成員通過討論的方式確定組內一個成員為勇者,然后其他人作為被惡龍抓住的人,勇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各個關卡(解謎),通關所有關卡就可以解救自己的成員,不然的話,所有的小組成員都要受到惡龍的懲罰(吃一枚酸酸的梅子),當然,其他被困住的每個成員都有一次為勇者提供幫助的機會,從而提升獲救的幾率。這樣,就通過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游戲來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感受學習的氛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開發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我們的教學應當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出教學的意義,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因此,在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將這一目標融入進去,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語文文化,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生活真正所需的技能,體會語文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四季》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良好情感,使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種新鮮事物,教師可以使用游戲教學的方法。首先給每個學生分發四個牌子,牌子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然后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接下來教師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二十種物品,學生要快速地判斷這種物品屬于哪個季節,并舉出相應的牌子。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意識,使學生學會使用教材上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年齡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要的認知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有意注意,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潔琴.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韓佳佳. 游戲精神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湖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