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
摘 要:初中生已經具備基本的社會認知能力,并且伴隨著身體和心理的變化,進入了培養社會認知能力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初中生年級較小、心理尚不成熟等因素,其認知發展容易受環境與其他事物影響,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必須加強對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促使個體身心健康發展,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認知
意識對個體行為具有指導作用,因此社會活動進行的重要前提是社會認知。感性認識初中生認識的主要特點,這種認識是社會認知發展的基礎,但是由于缺乏理性認識,容易使個體做出錯誤的判斷。初中道德與法治從感性與理性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促使個體客觀的認識生活,參與社會實踐,運用正確的方式實現自身價值,推動社會發展。
一、科學創設情境,增強社會生活體驗
理論知識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傳統課堂中教師依托教材以教授理論為主,學生往往只能弄懂淺層意義,不能深入理論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內容,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情境創設,通過增強學生的體驗培養社會認知。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筆者創設多個情境,運用不同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個體了解法律對人們生活的保障作用,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首先筆者出示《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條文,而后運用多媒體展示“虐待兒童”“干涉婚姻自由”“闖紅燈”等情境,要求同學根據情境思考對應的法律規定。這些情境的融入使得學生自然的聯系到自身生活,主動討論自身想法。此外,筆者根據情境設置了“我會怎樣做”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思考自己遇到相同事情時會怎樣做,從而引發進一步思考,有效發展社會認知能力。由此可見,初中生的認知發展基于一定的經驗積累,創設情境能夠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激發認知沖突,促使個體深入思考問題,獲得新的認知,從而促進認知發展。
二、注重問題引導,促進個體認知發展
個體認知發展是隨著經驗的豐富,知識水平的提升逐步發展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循循善誘,通過提問和追問存進個體認知發展。初中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隨著心理的發展個體渴望能夠獲得表大自身想法的機會,問題引導不僅能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還可滿足學習需求。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課時,筆者運用多媒體展示兩幅漫畫分別是張口謾罵他人以及兩個運動員握手互表敬意,并根據漫畫提問:“看到這兩種場景你能夠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通過問題進行課堂導入,學生很快對新知形成初步認知。在講授新課過程中筆者組織小組討論“乞丐可以進圖書館嗎”這一問題,分別展示了讀者A、讀者B以及館長的看法,請學生對三人的看法做出判斷并說出原因是什么?談論結束后,筆者進一步提問:“你們認為尊重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由問題引導學生由書本回歸生活,反思自身行為,從而實現自我教育,促使個體不斷加強自我完善,通過強化自我認知提高社會認知,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教師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組織者,應應極大程度發揮自身引導作用,是個體能夠從實際出發思考問題,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規范自身行為。
三、開展實踐活動,內化認知培養品德
實踐活動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社會認知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夠進一步建構自身認知體系,有助于品質品格塑造與關鍵能力培養,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認知需求能夠為教學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改革。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守望精神家園》這一課時,筆者漢字演變實踐調查活動。調查活動前筆者運用多媒體展示“鼎”“羊”“扣”等文字的演變,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而后將集體分為6個調查小組,每組同學在教師提供的其他文字中選取兩個字進行調查研究,并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活動的開展一方面是為學生了解中華文化拓寬途徑,一方是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發展,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形成文化認同,增強民族自信心。青少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個體將對愛國主義的認知轉化為愛國精神、品質,進而使個體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與傳播者。此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表現積極,探索欲望強,說明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個體認知需求,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現實中的資源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滿足認知需求,幫助個體在實踐中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內化,促進高尚品德的形成,從而實現個體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培養社會認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學生認知基礎,有效激發認知需求,促使個體主動參與教學,培養自身社會認知能力。此外,教師必須正視教學方法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進行優化,為學生搭建更加優質的課堂,更好地培養社會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玉玲. 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的探究[J]. 中華少年, 2018(19).
[2]趙霜葉. 關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中), 2015(11):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