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民
摘要:我國的素描教學體系深受蘇聯素描理論體系的影響,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國的素描教學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教學體系、訓練方法、表現形式與造型觀念。文章探討了我國高校素描的課堂教學實踐,以及素描的主要表現形式。
關鍵詞:高校;素描;教學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素描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教學內容和方法一般包括素描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板塊。素描實踐一般通過合理安排課上臨摹、課堂寫生、課外寫生和速寫,使課程之間相互更好地結合,達到素描課程全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素描課堂教學
傳統的基礎素描教學往往用單一標準的方法和步驟教授學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揮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花費時間與精力培養的學生,雖然能“精準地畫出畫像,有體積感,并有一定的繪畫技巧”,但容易缺乏繪畫的生動性、感染力和表現力,在面對客觀對象時,很難選擇、概括、整理和提煉,畫面傳達出來的信息經常停留在再現對象的層次和表面,缺乏創造力和創新性。
當下的素描教學通過提出問題的角度、探討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途徑的變換,促進學生對素描各方面問題的理解、思考和潛在能力協調發展。筆者認為,首先應根據素描教學的不同階段、素描教學授課的不同專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引導,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為學生以后的繪畫道路打好基礎。其次,應提供有針對性的課上、課下素描造型訓練,來加強學生對視覺造型要素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掌握各種造型規律、造型特點和不同的造型語言。
二、素描教學實踐
素描教學實踐的基礎要求無論是傳統學院派素描,還是當代個性化素描,教師要清晰地知道素描基礎教學的本質要求是不變的。首先是對對象形體造型結構的研究。如果教師不清楚對象的造型結構,就不會準確地表現出形體的造型特征。其次是體積空間的塑造。各種物體的體積和重量感,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再次是特征的表現。畫畫時,要注重客觀地觀察、發掘對象的本質特征。針對靜物、石膏、人像、全身像和人體,一定要抓住每個對象的特征,重點把握所表現對象的各部分之間的形體關系、位置關系、大小關系、比例關系等。無論畫什么,應表現出此種物質所特有的質感。
在素描教學中,應重點訓練學生整體觀念和結構觀念,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畫面整體效果的表現和把握能力。要提高學生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的觀念,準確、真實、客觀地表現對象的特征、體積和空間位置關系。在素描教學中,學生常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從局部入手,導致局部之間相對孤立,無法順利地銜接,導致畫面不完整,這是因為學生缺乏整體意識。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體會把握整體畫面的能力和方法。
二是從整體入手,畫好對象的大體輪廓后立刻開始上調子,呆板、被動地表現模仿對象,缺少對表現對象的結構關系、明暗關系的觀察,只是用調子表現對象的大體明暗關系和空間關系,缺少對對象結構關系的把握和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會把握局部處理畫面的能力和方法,建立起結構概念和整體的空間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正確、客觀的觀察方法。一是整體觀察方法。所謂整體觀察,就是一眼看到整個對象。這時候對象的形體、比例、色調都是最協調的。遠處觀察是整體觀察的要領。整體觀察強調大明暗、大對比和大色調。但是一眼看到整體,就無法深入地看到局部的結構和細節。二是比較的觀察方法。比較的觀察,就是要經常把各個部分進行比較,位置、大小、方向、色調、平面和立體等都要時刻比較著畫,才能使各個局部互相聯系起來,畫面才能接近整體。用比較的觀察方法能夠使畫面更生動地接近所要表現的對象,是整體觀察方法的有力補充。
為了夯實素描基礎,要以長期作業為主,短期作業為輔,這樣便于學生對對象的細節進行深入刻畫,反復調整形體的比例、結構和空間關系。使學生逐漸明白長期作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業作為輔助,以彌補學生在長期作業中容易出現的觀察力遲鈍、畫面呆板、調子層次不清楚等問題。
學生長期作業、短期作業的完成質量,不僅僅依靠繪畫的技巧,還取決于學生藝術修養的層次、知識結構的廣度和對對象觀察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所以,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擴大知識面,了解藝術的發生與發展的歷史、各藝術門類的規律、藝術活動的基本原理和范疇,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觀,提升繪畫的藝術造詣尤為重要。此外,要全面掌握美術史發展過程,了解繪畫大師的成長歷程、藝術理論形成的過程、繪畫語言的轉變過程等,這些內在的知識積累能使學生的作品更深刻、更完整、更個性化,更有學術性。
三、素描的主要表現形式
素描在今天的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表現形式(學院派素描、結構素描、表現性素描、實驗性素描和觀念性素描),素描的訓練方法、訓練手段和訓練目的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創新。素描語言表現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和形成的。
現代素描已經歷近百年,雖然與寫實素描的藝術形態和藝術語言不同,卻已經成為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藝術理論和觀念具有本質的不同,但都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繪畫造型能力和培養我們的繪畫表現語言。因此,素描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目的應當有所拓展,不再只是繪畫技巧與繪畫方法的訓練,更應該是思想與觀念的樹立。
結語:
一名優秀的素描教師,應注意教育學生在“求格”“立品”方面的培養,一心為藝術的發展著想,教育學生把專業與品德結合起來,為他們各自更好地選擇自己的繪畫道路而努力。所以,基礎素描教學應當培養學生在學習、理解和借鑒傳統的基礎上,努力發現自己并創造未來。這樣才能使素描教學與創作結合起來,才能沿著傳統藝術的方向最終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參考文獻:
[1]王大根:《美術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貢布里希:《藝術發展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4]吳憲生:《素描教學新論》,安徽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