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遙 杜士英

摘? 要:以南京國際畫家村的衰落為出發點,分析藝術區中“公共性”的必要性,從藝術空間、藝術創作、藝術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公共性”探討。藝術區沒有將“公共性”原則貫徹始終,是導致南京國際畫家村衰落的主要原因。“公共性”是藝術區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任何藝術區都不能與公眾參與脫軌,藝術區需要大眾的共同參與,并對公眾造成積極的影響力。
關鍵詞:藝術區;公共性;必要性;南京畫家村;衰落
南京國際畫家村位于南京六合區雄州鎮,2011年開園時有6家大型畫廊、40多家創作工作室、多家拍賣行以及藝術品鑒定中心落戶其中,曾有“亞洲最大的墻體畫世界”之稱。走進國際畫家村,大部分人都會被數百棟建筑外墻上的世界名畫吸引,如歐洲的古典油畫、現代抽象藝術和日本浮世繪藝術等。建筑與藝術結合的景象十分壯觀,但是經歷了幾次變革,畫家村依舊逃不過衰落的命運。開業六年,畫家相繼離去,人去樓空,只剩下一棟棟冷冷清清的建筑和外墻上經受歲月洗禮的數百幅名畫,畫家村也逐漸被人遺忘。畫家村作為一個藝術家高度聚集的藝術區,缺乏“公共性”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以南京國際畫家村的衰落為例,探討藝術區中“公共性”的必要性。
一、藝術區“公共性”概述
藝術區是現代社會中一種新的都市文化體,起初大部分人認為藝術區是眾多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實際上藝術區是經濟文化政治發展的產物,是幫助大眾認識藝術,提升文化素養的基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文化藝術創意產業集群誕生,而后逐漸地形成了藝術區。如今,我國大部分城市已經建成了較為成熟的藝術區。藝術區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載體,它擔負著提升大眾精神文化以及城市文化基調和審美格調的重任。
王洪義先生曾提出,公共藝術就是公民優先,“公共性”是公共藝術的必要條件。同樣,“公共性”也是公共區發展的核心原則。如果藝術區脫離了“公共性”,就如藝術脫離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一樣,無法生存,如深受大眾喜愛的798藝術區,也是因為公眾積極踴躍地參與才使其持久生存并充滿活力。藝術區中的“公共性”指的是藝術區與公眾的關系,即藝術區要針對公民的需求開放發展。實際上,“公共性”可以說是藝術區的本質特性?!肮残浴币笈囵B公民熱愛藝術的情懷,使其自主地參與藝術活動,自由平等地參與到藝術區的文化建設中來。另外,藝術區代表著一種社會文化價值取向,還應培養公民的藝術精神,促進公民對藝術區中藝術作品的主動理解和自由鑒賞。藝術區包括藝術空間、藝術創作、藝術活動三大部分。藝術區中的“公共性”也應貫穿其中。
二、藝術區中“公共性”的必要性分析
(一)藝術空間的“公共性”
藝術空間是藝術區的基本組成部分。從整體上看,每個藝術區都是一個大的藝術空間,每個大的藝術空間都由若干個小的藝術空間組成,每個小的藝術空間又包含多個更小的藝術空間。保持藝術區的“公共性”應保持各個藝術空間的“公共性”。藝術空間的“公共性”,顧名思義就是指藝術空間的開放性,保障藝術區給大眾帶來足夠的便利。因此,從宏觀上看,地理位置在藝術空間的“公共性”中占首要位置,藝術區的選址布局應充分考慮到交通狀況和周邊基礎設施等,還應從城市整體出發,結合周邊生態環境等因素,保證其規劃的合理性。從微觀上看,藝術區中各個藝術空間的公共配置需給藝術家和游客們帶來便利,如咖啡館、書屋、休息處,以及整個區域的導視系統等設置應合理有效。另外,“公共性”除了公共場所這個物質條件,還需要具備公眾自由參與、享受、欣賞等條件。各個藝術空間雖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但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和融合性也至關重要,藝術作品與藝術空間的關系亦是如此。各個藝術空間的設計一環扣一環,藝術作品與藝術空間相得益彰,不僅使公民保持良好舒適的心情,還可以幫助公民更加有序高效的理解藝術,有利于啟發大眾的思考。
藝術空間違背公共性原則是南京國際畫家村衰落的首要原因。或許,畫家村建立的初衷是將藝術家們“圈養”起來,形成一個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但是它忽略了畫家村作為一個藝術區,需與社會、大眾保持緊密相連這一核心理念。首先它地處南京的六合雄州鎮,遠離市區又交通不便,許多人因為路途坎坷而放棄前往,無法帶給大眾廣泛的參與度。其次,畫家村周邊是工業區和垃圾場,糟糕的生態環境與藝術氛圍格格不入。同時,周邊的基礎設施不良,沒有大型的文化體、商業體與之相呼應,使其形成一個文化藝術孤島。因經營模式相對單一,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來此游玩。藝術區選址布局的便利,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藝術區的“公共性”。若想使畫家村長久生存,首先就應保證其藝術空間的“公共性”,將其布局規劃在合理的地方,并與商業體適當結合,保證公民的方便參與,形成塊狀的文化、藝術與商業為一體的集群。雖然建筑上的藝術作品會帶給游客眼前一亮的視覺體驗,但是大部分游客對這些作品并不了解,在各個建筑中容易迷失方向,對各個藝術空間的職能也缺乏認知。另外,藝術空間大多為藝術創作中心,種類單一,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和同質性,本是為了便于大眾采購繪畫,但隨著網絡營銷的沖擊,經營日漸慘淡。因此,調整畫家村內部的藝術空間結構,協調好各個藝術空間、藝術空間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系,改善導視系統和保證藝術區內基礎設施的便利和多樣,使各個藝術空間別具一格又各協調一致。與此同時,調動各個藝術家的積極性,發揚畫家村的自身特色,使整個藝術區豐富多彩。
(二)藝術創作的“公共性”
藝術創作是藝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吸引公民前來參觀的關鍵。可能在部分人眼中,藝術是高深莫測的,是藝術家的事,和大眾并沒有很大關系。當代藝術大多不被公眾理解,就是因為一些藝術創作缺乏“公共性”。藝術創作的“公共性”需要藝術家們拋開自我的藝術個性,創作易被大眾接受的、為人民服務的藝術,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公民欣賞藝術創作,才能使藝術區更加興旺。王洪義先生指出,公共藝術是公共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結合,但其更加側重公共性,并強調去精英化的藝術觀念,打破藝術等級制度和祛除藝術至上的觀念,使藝術與生活平行,也讓生活成就藝術。藝術區中的藝術創作亦屬于公共藝術的范疇,藝術家應該從實際出發,站在大眾的角度,創造出對大眾有價值的藝術作品。另外,藝術區的藝術創作并不僅僅局限于藝術家的創作,還包括一些藝術衍生品的開發。從某種角度上說,藝術也許是一種理想狀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純粹的藝術是非常少見的。藝術區也是如此,一些新奇的、實用的藝術衍生品,能使藝術與公眾的生活接軌,使藝術創作無形地貫穿于人們的生活中。
南京國際畫家村作為一個具有濃郁藝術氣息的藝術區,它的藝術創作不僅充斥在藝術空間的內部,還布滿建筑的外觀。在畫家村外墻的裝飾繪畫作品中,大多是家喻戶曉的世界著名繪畫,比如梵高的星空、日本浮世繪藝術。當人們看到這些作品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實際上,大眾對這些名畫的了解非常少,有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些繪畫的作者,更不用說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畫家村內僅有少許建筑前有墻體繪畫簡介,大部分的作品沒有任何概述。因此,可以在保證藝術區美觀的前提下,在建筑前適當添加相關介紹,并印發一些相關的趣味性卡片和手冊,幫助公民理解世界著名藝術作品,開闊公眾的文化視野,提高藝術作品的“公共性”。相對于外部墻體藝術創作上的“公共性”而言,建筑內部的藝術創作更為重要。畫家村內部的藝術空間多為畫廊和創作工作室,許多公民對其中的藝術創作并不感興趣,對其中的內容更是無法理解,同時也無法辨別作品的優勢與缺陷,長此以往,大多公眾便不愿來此欣賞藝術,使得畫家村無人造訪。藝術區并非是藝術家張揚個性的地方,它需要藝術家拋棄個人經驗,以公眾關心的社會文化問題為題材,創造出與大眾對話的、具有公共精神的藝術。在藝術區的公共設施和配置中,可以加入畫家村的自身特點,例如,咖啡館的杯子、餐巾紙、紙袋等物品可加入名畫元素,這樣不僅提升整個咖啡館的品味和格調,還使公眾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的熏陶,與藝術產生共鳴。另外,畫家村可以開發一些獨特的文創產品和大眾日常所需的小物件,勾起大眾前來購買的欲望。這些獨具特色的小物品不僅對畫家村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還能使藝術創作與公眾對話和互動,拉近藝術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三)藝術活動的“公共性”
藝術活動是藝術區不斷進步、發展的動力。定期舉辦具有自身特色并能吸引大眾的藝術活動,比如藝術展覽、藝術表演、藝術講座等,帶給大眾新鮮感,吸引更多的公眾來訪,使藝術區永葆活力。藝術活動的目的是吸引公眾,因此“公共性”也是其基本的條件。藝術活動應以公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從主題性質、針對人群、內容形式、組織推廣等多個環節入手,使大家能夠自由、主動、愉悅地參與其中,帶領公眾用全新的方式認識藝術,從多個角度體驗藝術,提升大眾對藝術自主理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藝術活動的開展可針對人群的特點和喜好,選用與時俱進的新潮題材,采用豐富多元的可供公眾選擇的形式,并進行具有親和力的推廣,激發各個公眾的興趣,使大家從中找到容易參與的項目,自由無阻礙地參與到藝術活動中。同時,藝術活動可采取藝術家和公眾共同參與、相互學習的方式,使公民更加了解藝術,使藝術家更能理解生活,還可增加多個具有趣味性的互動環節,不僅從視覺出發,甚至是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全方位地感知藝術。現在網紅展盛行,在一定意義上也能看出眾多藝術活動都在不斷重視“公共性”,但是在重視公共審美的同時,也應注重對公眾文化素養的培養。
南京國際畫家村以墻體畫出名,但是其宣傳力度并不大,也不能凸顯藝術區的自身特色,大部分公眾并不知道有此地,還有許多人僅僅是聽說過此地,并沒有深入了解。來此地除了采購的畫商和欣賞繪畫的藝術家外,僅有少許前來拍照的文藝青年和一些喜歡創作的攝影師。他們大多通過朋友圈、微博等社交途徑得知此地,都是被壯觀的墻體繪畫吸引,有的是一時新鮮,不會再次前來。這和藝術區缺乏創新型的藝術活動息息相關。通過搜索發現,有關于畫家村的推廣宣傳和藝術活動非常少,畫家村沒有官方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公眾對該地也沒有準確、詳細的認識,只能了解到一些比較片面的信息。因此,提高藝術活動的“公共性”可從藝術活動的推廣開始,畫家村應建立相關官方賬戶,對藝術區的信息進行及時跟進,能夠及時地與公眾交流,使大眾能夠便捷、直觀、可靠地了解藝術區的人文與自然,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和傳播。在數字化時代,線上的推廣營銷是非常重要的。許多藝術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開展,線上可以通過各種提示讓公眾提前了解活動并做一定的規劃,使線下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另外,許多人認為畫展相對無聊,畫家村很難開展一些別出心裁的藝術活動。其實不然,如草間彌生的作品展,它將藝術作品與藝術空間完美結合,創造了一個使人瘋狂、引人幻想的境遇,將觀者帶入了一個新的圓點世界。還有許多私人美術館,拓展了藝術活動的多元化,將經典藝術家的作品完美演繹,這些都給畫家村提供了借鑒,讓更多的人走進藝術區。
三、結語
南京國際畫家村作為一個藝術區,在眾多方面都缺乏“公共性”,它的建立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都與社會脫節。因此,它的衰落是必然的。藝術區連接了藝術與大眾、藝術與社會的關系。藝術區的繁榮離不開公眾自由平等地參與,公眾亦離不開藝術區文化的熏陶?!肮残浴笔撬囆g區最重要的原則,應貫穿于藝術空間、藝術創作、藝術活動等多個環節,只有幾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配合,才能使藝術區的“公共性”發揮到極致,使藝術區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志紅.當代公共藝術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王洪義.公共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
[3]陳冰冰.無墻的美術館[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2.
[4]王洪義.如何定義公共藝術的專業性[J].美術研究,2018(5):51-55.
[5]馬欽忠.論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價值的構成[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5(3):58-67.
[6]王洪義.公共藝術不是精英藝術[J].公共藝術,2018(4):46-49.
作者簡介:徐嘉遙,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設計學碩士研究生。
杜士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編輯:姜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