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體育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獲得更好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利用多方資源來加強體育鍛煉,養成更加優質的體育習慣。
關鍵詞: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005-01
造成現階段一部分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盡人意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比較明顯的一項就是體育意識不強,這樣就會處于一個被動接受體育知識的狀態,不會主動加強實踐環節,而且體育學習需要大量的體育鍛煉,因此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意識。
1限制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育的原因
1.1缺乏足夠的趣味性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更有興趣的東西所吸引。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具備足夠的趣味性,這樣就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按照體育教師的要求來進行體育鍛煉,往往都會制定比較嚴格的課堂紀律,學習模式比較刻板。這樣學生就很難保持長期的興趣,無法建立起體育課程學習的心理認同。即使教師投入再多的精力,達到的教學效果也是有限的,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階段著重加強研究,提高體育教學課堂的趣味性。
1.2教學模式比較老舊
由于種種的原因限制,導致現如今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模式比較老舊,無法適應現階段教育改革的實際需求。一部分學校無法結合自身的教學情況選定合適的教學模式,這樣就浪費了較多的教學資源,并且無法確保教育成效。在培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進程中,形式感比較強,沒有實質性進展。教學項目也比較僵化,一部分條件受限的學校無法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大多數學生的體育興趣需求。
1.3評價機制不合理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加渴望通過長時間的課程學習得到一個優異的學習成績,但是現如今許多體育教學課堂中缺乏足夠合理的評價機制。即使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但是體育課程學習仍然無法取得突出的成就,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并且一部分考核機制僅僅是針對教師,沒有結合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教師無法從學生的實際效果中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模式。
2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2.1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針對現階段一部分學校體育教學中課堂趣味性不強的缺陷,需要結合多方資源對一些比較枯燥的教學項目進行取締,增添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力圖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也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得體育教師能夠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結合不同的實際教學狀況,靈活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為學生做好表率作用。要確保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掌握扎實的體育運動技能以及體育理論基礎。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由教師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開展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來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以此來培育出學生高質量的終身體育意識,這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2優化教學模式
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改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學的主流發展方向。傳統理念中,體育教學顯得不夠重要,因此也導致針對這方面的投入比較少,教學模式相對來說比較老舊。因此就需要促使教師、學校、學生三者之間加強合作,共同探索出更加優質的教學方法,結合體育教學大綱來實現創新性發展,符合學校體育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建立起有效的終身體育意識,鍛煉他們強健的體魄,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隊伍。也可以合理吸收借鑒其他學校的豐富經驗并結合自身的模式來進行改進創新。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在體育教學方面取得的優質教學成果,也可以進行深入研究。
2.3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機制
要結合每一個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建立起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這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特別是體育教學需要大量的實踐鍛煉,不能僅僅針對理論知識學習來進行評價,還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多方面因素,這樣才能夠得到比較合理的評價結果。要發揮評價機制的監督和激勵作用,這也有利于教師從中能發現一些教學規律,從而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合作,不斷地對現行的評價機制來進行改進,促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努力中增強對體育運動的濃烈興趣,獲得長久發展。
3結語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稍顯遲滯,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地優化新型教學方法,要努力培育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樣將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利用多種資源來加強自身的體育鍛煉,獲得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這樣能使學生能夠獲得一個強健的體魄,為接下來的人生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要加強溝通合作,利用多方資源來為培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建旺.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調查研究——以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8):91-92.
[2]費翠菊.培養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16):36.
[3]吳文榮.匯德于行融品于動: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9(16):11-12.
[4]韓沉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教育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4):70-71.
作者簡介:
李姝瑩(1987.12.10-),女;民族:漢;籍貫: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當前職務:教練員;當前職稱:初級;學歷:大專;研究方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