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健
摘 要:“作文”一直都是農村語文教育的難題,而造成農村中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作文水平欠佳的原因是多個層面的。筆者認為,新視野下的農村寫作教育,一方面要做到望聞問切,找出“寫作難”和“寫作差”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要做到對癥下藥,探尋寫作模式的創新出路。
關鍵詞:農村教育; 初中語文; 寫作模式
寫作實際上是對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考驗。但是從農村初中語文的教學實情來看,由于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再加上思維模式單一,不僅語文學習效果不理想,寫出的作文也空洞無物、索然無味。因此新視野下探索農村語文寫作教學新模式,必須認清當前農村初中生寫作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與創新策略。
一.望聞問切——農村初中生寫作現狀分析
想要優化農村初中生寫作模式,自然要清楚當前初中生的寫作現狀,明確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方案。首先,農村孩子普遍對寫作文有“畏懼感”,尤其稍有審題難度的作文,他們經常找不準作文的著眼點,甚至出現跑題現象。其次,農村孩子的語文基礎薄弱、生活體驗不足,這也造成他們的作文素材積累有限,而且平時缺少課外閱讀習慣,寫作文時陷入苦思冥想,不知從何落筆,最終隨意拼湊一篇作文,敷衍了事。再有,以往批改學生作文時發現,他們在語言表達上的問題也有很多,包括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語病以及單一的語言、混亂模糊的層次,還有的文章缺少中心主旨,甚至結構殘缺、頭尾不全。事實上,想要寫出一篇完整且優秀的作文,需要學生的反復構思與揣摩,包括文章要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對癥下藥——農村初中生寫作模式創新
(一) 立足生活,激活寫作靈感
想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先要讓他們有寫作興趣,由此激活寫作靈感,才能在習作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因此設計作文命題時,我們要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立足農村孩子的生活環境,先從他們熟悉的身邊的人、事、物和景為切入點,簡單地描寫所見所聞所想,當有了興趣的支撐,再來細致表達和深入寫作。例如命題作文《風景這邊獨好》、《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半命題作文《走近______ 》、《 閱讀______ 》等等,這些都符合農村孩子的認知水平,降低了寫作難度,才能讓他們保持寫作的樂趣,再由淺入深地強化寫作能力。除了從作文“命題”著手以外,考慮中學生天性好玩,在作文課上不妨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大家一邊玩一邊觀察,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其他同學的動作、表情,做完游戲再讓大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玩游戲”的過程,通過寓教于樂積累寫作素材,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激活寫作靈感。
(二) 讀寫結合,拓展寫作思路
閱讀和寫作不分家,所以強化初中生的寫作能力,也不能忽略教學環節。雖然農村地區的閱讀環境欠佳,但是語文教材也是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素材的重要載體,教學中我們應創新性地整合單元內容,整理內容、題材或者寫作特征類似的文章,開展主題閱讀活動,通過讀寫結合練習,引導學生模仿寫作方法,拓展寫作思路。例如以“建筑園林”為主題,閱讀課文《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以“家國情懷”為主題,閱讀課文《黃河頌》、《最后一課》;以“生活哲理”為主題,閱讀課文《紫藤蘿瀑布》、《一顆小桃樹》等等,結合不同主題內容,學生可以創造性地仿寫、續寫或改寫,總結相應文章的寫作特色,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寫作訓練,既能提高寫作水平,也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正是以讀促寫、以寫帶讀。
(三)巧妙構思,熟用寫作方法
有了寫作靈感,理清了寫作思路,還要學會巧妙構思文章,熟用寫作方法,這才是寫作的靈魂所在。寫作訓練中,教會學生歸納總結、分類對比,針對不同文體的文章,把握其寫作要點。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應如何安排框架結構,有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需要表明哪些寫作要素等等;除此以外,寫作中還要用到一些修辭手法來美化文章,透過文章表達寫作中的真情實感、凸顯語言文字的魅力。例如學完課文《鄉愁》后,結合本節課的內容設計課后仿寫活動,以《幸福》或者《溫暖的家》為話題仿寫一篇文章,揣摩作者余光中在散文中的修辭手法,抒發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對家的熱愛。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經過精心篩選,每一篇文章都獨具特色與審美內涵,因此仿寫訓練很有必要,只要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水平必能更上一層樓。
(四)勤讀多想,積累寫作素材
很多農村學生拿到作文題目之后,不知道寫什么,更不知道怎樣寫,所以寫出的文章往往平淡無奇,缺乏新意與情感。實際上,一篇優秀的作文既要有完整的構思,也要有優美的措辭,更要融入細膩的感情,那么農村初中生如何強化寫作積累?筆者認為“勤讀多想”最為關鍵。除了課內閱讀,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有力補充,更是學生開闊視野、積累寫作素材的最佳途徑。例如學完朱自清的散文《春》,再給學生推薦更多描寫“春天”的文章;學完魯迅的小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鼓勵他們課下自主閱讀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總結魯迅作品的寫作特色,為今后寫作方法與寫作情感的遷移做好準備,通過閱讀“量”的積累促進寫作“質”的變化。
總之,高品質的作文離不開孩子的日常積累與情感體驗,再加上教師耐心指導寫作技巧與方法,堅持不懈地練習與強化,才能逐漸讓農村孩子愛上寫作,循序漸進地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初發.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創建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7,(35):206.
[2]潘超.化整為零,重點突破——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模式初探[J].教師,2019,(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