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
摘 要:實踐性是初中物理學習的一大特征,但是,物理知識又兼具抽象特征,學生們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初中物理老師就可以應用“生活實驗”幫助學生們對物理知識內容進行理解。
關鍵詞:生活實驗;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物理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的學科,大部分學生都不了解物理知識,但是,物理這門學科又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就要找到一個把物理課本內容簡單化、精簡化的教學方式,這時初中物理教師就可以應用“生活實驗”助力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1.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實驗”的意義和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此時,初中物理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重點的培養,讓學生們把實踐操作能力與課本理論知識相互結合,那么此時,初中物理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實驗”的教學策略開展物理課堂教學,這樣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們掌握物理課本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基于所學物理知識,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在物理課堂之上,老師發揮生活實驗的作用,引導學生去復習和預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將其求知欲望調動起來,提升課堂學習主動性,教師采取這種方式進行物理課堂教學還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感知。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強加灌輸到學生的大腦中,這就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內容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會營造出一種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會嚴重的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然而,傳統教學方式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教師都可以運用“生活實驗”的教學方式得到很好的解決,總的來講,“生活實驗”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2.應用“生活實驗”的教學策略
2.1利用趣味性,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生活實驗”的教學方法主要就是通過初中物理教師帶領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生活小實驗,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識內容。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一些有關教學內容的例子,或者采用變魔術的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內容的積極性,最終達到趣味教學的目的。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講解有關“大氣壓”這一物理教材內容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們創設一個相關的教學情景,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個物理小魔術,教師拿一個裝滿水的飲料瓶,在塑料瓶扎幾個小口,問學生:這個飲料瓶是不是不漏水?學生們回答:是,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們進行課堂小互動,讓一位學生把飲料瓶的蓋子擰開,就會發生瓶子里裝的水從小孔里噴出來,水流所噴出來的高低遠近還有所不同,當學生把瓶蓋擰上的同時瓶子里的水就不會流出來了。通過這個小實驗,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瓶子發生這種現象的呢?讓學生們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接下來的物理課堂教學,這樣就可以營造出一種愉悅、積極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內容的興趣,實現趣味性學習的效果。
2.2突出生活性,體現物理的應用價值
我們在校所學習的學科,其主要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內容,重點是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然而物理就是源于生活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有關物理知識內容的現象,那么學好物理這門學科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小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并不是很陌生,喚醒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物理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做“鐵球碰鼻”的生活小實驗,把鐵球用繩子固定在一個位置,讓學生把鐵球從自己的鼻尖投降遠處,當鐵球再次擺回來時卻不會打到這個學生的鼻子,而且鐵球每擺回一次都會離鼻尖的距離越來越遠。在課堂中做這個生活小實驗,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個生活小實驗讓學生簡單的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教學內容。從上述所舉的生活例子,就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去激發和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現出物理應用的價值。
2.3借住知識性,強化物理理論原理
“生活實驗”不僅能夠把物理課本知識變的簡化,而且還能達到趣味學習的效果,另外,它還可以更加有效的突出物理內容的知識性,讓學生通過做小實驗的方式就可以掌握所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學習“壓強”時,教師就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一支鉛筆,使學生把兩只手放在鉛筆的兩頭,感受哪一邊所產生的疼痛較強,讓學生觀察一下哪只手指所產生的變形較大。實驗后讓學生們相互討論自己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教師要引導學生發表準確的實驗結果,讓學生知道在同樣大小力的作用下,受力面積大小的不同,最終力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應用“生活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它非常利于學生的學習,不僅可以簡化課堂教學內容,把課本物理知識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另外,把“生活實驗”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達到優化物理教學課堂的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費志明。初中物理學科開發“生活實驗”的策略[J].教學月刊,2009(10):47.
[2]任順元,心理效應學說[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3] 孫宏安.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