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珍
摘 要:師德師風建設是每一個學校的關鍵所在,良好的師德師風能夠推進教學常規有效地進行,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師德師風;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師德師風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振興教育的時代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師風表現為教師對學生成長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教師的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等精神風貌。要踐行師德師風,需要教師切實做到教書育人。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教師與學生、同事、社會交往的通行證;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會被學生所模仿,同樣,不良的品德行為也會被學生所效仿,因而,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德育教育的實質就是對青少年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養。在學生心靈深處播種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會公德的種子,以此來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行為,砥礪心智,使學生最終成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進德育教育的有效實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為日后進入社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設師德師風的必要性
(一)高尚的師德師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尊師重道是教育者一直秉持的理念,高尚的師德師風,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變遷中,滌蕩成為教育的風骨,教師的靈魂。陶行知先生曾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成為一個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還要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初中生由于年紀較小,會學習教師的一些行為習慣,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自己的行為規范,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教師是教育的執行者和傳播者,培養自己洞察時代變遷中遺留下來的高尚品質和師德傳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遵照為人師表的作風,學術精神、教學相長遵照為人楷模的做法,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
(二)高尚的師德師風是振興教育的時代要求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只有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才能夠更好的推進國家的創新發展。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教師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要給學生傳遞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高尚的師德師風是振興教育的時代要求,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同時督促學生日后服務于社會,為社會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高尚的師德師風,引導、熏陶、激勵教育的發展
教育具有極高的引導、熏陶、激勵作用,而教師擁有高尚的師德師風能夠推動教育作用充分的發揮,從正確的方向引導學生的發展,給學生做良好的示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品質;教師擁有良好的師德,對理想人格和自我的追求趨近于完美,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身邊的同事和學生的行為;教師擁有高尚的師德師風能夠激勵自身的發展,擔負起教學的責任,認真負責地進行有關教學,激勵學生學習,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德育教育的保障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學的關鍵,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德育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的能夠認識到良好的道德品質對自身發展的作用,并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才能夠推動德育教學更好地實施,教師的品德行為會被學生模仿,如果教師具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或不良行為被學生效仿就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品德,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教師的高尚品德,并積極向教師學習,進而提高德育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掌握德育知識的同時能夠真正地將其應用于實踐生活中,日積月累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能夠對德育教學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意識到自己的任何行為習慣都可能被學生模仿,并且形成一定的影響。從德育知識出發,將真正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對知識的掌握與利用,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推進德育教育的貫徹落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日后進入社會后能夠更好的發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效策略
(一)做一個有責任感,敢于擔當的教師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重要事業,社會各界都需要輸入新鮮的血液,輸入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這樣才能夠推動社會更好的發展。作為教師就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教師一定要認識并加強自己的責任感,敢于承擔責任,對學生的教育要用心,認真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掌握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發現問題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學生發生不可挽回的事件,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成長與學習的環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認識到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自主地提高德育水平。
(二)尊重,理解學生
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不懼怕教師,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創建一個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與教師在上面進行自主交流,遇到問題可以及時的溝通,也可以讓學生在平臺上記錄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想說的話發表在上面,這樣教師通過觀察,也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具體情況,是否有煩心事,學習情況如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夠獨斷,避免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尊重、理解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安全、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推動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作為教師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學生的習慣與品質還沒有完全的形成,因此,家長和教師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學生在學校上課的時間較長,教師在課堂上的任何行為習慣和語言都可能被學生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師德師風建設,規范自身的行為,以身作則,時刻要求自己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標桿,給學生傳遞正能量的思想,積極的生活規律,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知識,還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思想品德,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論
師德師風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加強與完善的,在豐富自己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道德品質的建設,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推進教學的發展,在學生面前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可以從教師的行為習慣中學習到良好的品德,同時教師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也是推進德育教育的關鍵,能夠真正的將德育知識應用于實踐生活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德育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宇.當前我國教師師德建設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4(12).
[2]唐君,張燕.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及創新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27).
[3]劉艷霞.扎實而有效地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