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露 朱素玉
摘 要:“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會議關注的焦點和熱點,這似乎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滲透于教育領域。學習型軟件是在應用時代的潮流中出現的。它不僅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而且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將以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資助項目浙江農林大學項目組的垃圾分類應用程序為例,探討互聯網+模式下垃圾處理校園實施的應用及社會價值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垃圾分類;校園教育;app應用
1垃圾分類教育理念走進校園勢在必行
2016年12月,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收集、運輸等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的垃圾分類制度[1]。2019 年 6 月,習近平同志再次對推動垃圾分類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繼續推進,做細致務實的工作,堅持抓。[2]
此外,與校園的現代化升級,作為主校區群體學生,他們的生活,學習,娛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在教學課堂上,師生多為電子互動教學模式;在生活中,學生購物方式更加電子化,特別是學生飲食的主戰場轉移到外賣形式。因此,各類校園垃圾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在全國推進垃圾分類的背景下,大學生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要主力軍,應該發揮先鋒隊的作用,迫切需要帶著垃圾分類問題進入校園。
2 以浙江農林大學新苗項目組互聯網+模式垃圾分類為例的探討
2.1 互聯網+模式下的垃圾分類實施背景
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須本領。8月15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公布實施,正式吹響了浙江省垃圾分類的“沖鋒號”。5G、AI、大數據、物聯網、大視頻……浙江正在運用這些科技手段來解決垃圾分類的“大難題”。[4]例如寧波浙江移動早在2016年就結合政府部門的創新啟動了垃圾分類的信息化管理,它實現了一個試點社區垃圾袋的二維碼實名制。此外,浙江移動的垃圾分類智能監管正在全省遍地開花。以上政策措施的實施都在告訴我們21世紀是互聯網+模式的時代,而垃圾分類則是這一新的后起之秀。
2.2關于垃圾分類整體的建設目標
習總書記提出:“教育需要堅持立德樹人,需要將思想教育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這就要求學校上下溝通,全員參與,引導學生全面成長[4]。
因此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浙江農林大學新苗計劃項目組決定為了加強高校學生對垃圾分類意識和習慣,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再將這些集成創造出一個方便,實用的網絡個性化教學互動平臺——扔扔,實現我用扔扔,人人用我的互聯網思維去達到校園垃圾分類教育觀念體系的養成。
2.3 項目推行具體做法
2.3.1 組建科研團隊,引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
建立了環境科學、數字媒體、計算機等多學科、多專業的師生科研隊伍,全面開展校園垃圾分類與資源利用的網絡研究工作。該團隊將主要利用互聯網和移動設備制作應用軟件進行垃圾分類,以幫助和解決人們不了解垃圾分類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垃圾分類。
2.3.2 項目組結合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研發環享樂活app
浙江農林大學決定推出整合互聯網平臺的垃圾分類 APP,旨在理順垃圾分類中的環節和關系,做到細致分類、過程簡化、細致有序的管理。其中 APP共分為4 個模塊:分類、發現、積分商城、我。在APP模塊中,具有登錄和注冊功能,其中用戶可以將任務分配給用戶,用戶可以通過完成任務來實現平臺效益和收益的雙重效益。
2.3.3 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
項目組還在各自的學院和其他合作院校組織了30多項宣傳和學習活動,并聯合校學生會組織制作相關微信推送與廣播宣傳,使更多跨學科和跨專業的學生得以參與,并在宣傳和教育方面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廣泛贊揚和支持。
3 啟示和建議
3.1 生態文明教育是校園教育的主要有機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作出了重要指示:“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深刻指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垃圾分類不僅僅是民生問題與生態問題,更是高校全方位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3.2 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將成為未來之星
學習軟件是應用時代所需要的時代,不僅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和學習資源,而且也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可能。項目組應用浙江農林大學推廣教育軟件,一方面是一種利用宣傳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為將來的學習互聯網+生活模式和的預兆已經成為最普遍趨勢。這個案例研究不僅是一個案例研究,也是對互聯網的一種期待和預測。
3.3 校園模式下開展的垃圾分類活動將成為未來主力軍
浙江農林大學根據自身的特點,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校園垃圾分類和資源利用的實踐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建立了相關活動的設計,實現了網上和離線相結合的經驗模式,實現了21世紀真正的智能資源系統的建設和推廣,這是一次嘗試也是機遇的挑戰。
4 結論
21世紀是大數據的時代,在后臺信息化建設,以技術研究的數據挖掘界的不斷深化,大數據技術時代到數據挖掘機會的同時到來,也帶來了挑戰。由浙江農林大學項目組通過APP環樂生活項目發起的基于互聯網的垃圾分類項目計劃是機遇的開始,也是大規模的嘗試。這是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傳播和宣傳示范的好例子。
參考文獻:
[1]佚名.習近平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J].時事報告,2019(7):4.
[2]佚名.習近平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N].人民日報,2019-06-04(1)
[3]佚名.浙江用科技助力垃圾分類[J].今日科技,2019(09):17.
[4]馮靖舒.基于“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21-22.
注: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 2019R412038,級別:省級立項。